”
退出联邦,也就意味着普鲁士可能与全德意志为敌。路德维希作为德意志的天命皇帝,当遇上这种快要绕过他直接实现德意志联邦共和的历史岔路时,展现出强大的对抗意志,不得不说历史的惯性很大,路德维希也是个狠人。
当然李斯特并不知道此事,也没时间感慨。他在这次会议上还有另一个责任,就是帮助巴伐利亚国王获得拿骚公国公爵的头衔。于是德意志联邦议会又以新的表决方式,出卖拿骚公爵家族利益,任命巴伐利亚国王兼任拿骚公爵。
会议最后,还接受了汉诺威加入德意志联邦的申请,同时决定委托莱茵联邦牵头与英法进行和平谈判,谁都知道由莱茵和英法谈判能谈出什么结果来,新加入德意志联邦的汉诺威突然觉得自己不是找到了家,而是到了孤儿院。
历史当然不会关注普鲁士的强烈抗争和汉诺威的玻璃心,它会公证的评价这次改革。表面上看让各联邦权力都有增加,使得全联邦的行动力更弱,组织更松散,但实际上加强了各国的向心力,国家形式越发接近原时空中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恐怕是谢绾在努力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并没意识到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会议结束后,得到正式授权的莱茵,就紧锣密鼓的与英国展开了正式谈判。谈判不过是把之前的私下协议拿到台面上来,形成正式文本。其中唯一的变动,便是英王改为属意威廉·冯·洪堡为汉诺威首相。接着,洪堡和谢绾授意各自派系在汉诺威议会中的基民盟成员,在议会表决中合作推选洪堡为首相。
不过,在与法国的谈判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巴伐利亚倒是爽快的兑现了向法国交还斯特拉斯堡的承诺,但普鲁士却坚决要求法国军队退出普属阿尔萨斯、洛林。对于这个局势,已经准备收拾收拾回家的英国人马上表示,这是法国和普鲁士的问题,他们绝不会插手。莱茵则代表德意志联邦表态,支持两个地区议会自决,是否要以法王私人领地并且以独立身份加入德意志联邦。
在普鲁士统治下,这两个地方本来没有议会,现有议会是谢绾和洪堡鼓动当地基民盟成员在法据时期临时拼凑的,这样的议会表决结果可想而知。普鲁士自然是对这种所谓表决非常愤怒,但法国军队牢牢占据着这两个地区,只要德意志不插手,普鲁士也拿法国没办法,地区易手是既成事实。当然,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对谢绾这手暗度陈仓很满意,也如约帮他拿回了在卢森堡的矿权。
至此,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英王保有对汉诺威的主权,但失去了治权;汉诺威“如愿”加入了德意志联邦,但依然没摆脱向英王效忠,不过控制着基民盟一半势力的首相洪堡却让汉诺威有了对全德意志的影响力;德意志联邦议会彻底改制,普鲁士被边缘化;巴伐利亚失去了斯特拉斯堡,但获得了拿骚公国。
莱茵、巴伐利亚、汉诺威成为德意志联邦新的局势掌控者,而众叛亲离的普鲁士与德意志关系却日渐晦暗。一场轰轰烈烈的汉诺威独立战争就此落下帷幕,但德意志内部新的明争暗斗也就此开始。</div>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