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1章 废黜皇帝的神律(第2/3页)  大汉大忽悠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帝杀宰相,犹如杀只鸡一般,三天两换,屡见不鲜。而皇帝孱弱之时,权臣也很容易权倾朝野,威逼皇权,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废立皇帝,弑杀君王。

    当然了,这种事情相对来说,毕竟少之又少,而权臣的名声也普遍不好,即便如伊尹、霍光也非议众多。

    总之,君相之间的角力从未停止过,虽然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以相身死,乃至身败名裂而告终,但是,其中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矛盾已经严重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如今,刘汉少给“皇帝”带上了紧箍咒,使得皇帝能够有一些自律自觉,同时,在“皇帝”广失人心的情况下,也让群臣们能够齐心合力,变成“唐僧”,看到更多的胜利曙光。这当然不是为了自己给自己挖坑,而是更高级的拉拢人心的手段,简而言之,可以让爱卿们觉得自己在皇帝面前,更像是个纯粹完整的“人”,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君相各有所忌,能够在矛盾渐次爆发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而不是一定要达到最后不可调和的地步。

    因为刘云阁的降生,使刘汉少对子女起了溺爱之心,孔子曰的好:当父母的,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儿女。然而大多数父母只能有这样的溺爱之心,想一想罢了,可是如今的刘汉少却是大汉皇帝,将来刘云远行来了,刘云远某来了,怎么办?非要裂土封王才算是对孩子们够宠爱,够公平吗?

    那样做的后果,刘汉少就是再学渣也知道,封建制度害死人哪!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刘汉少不知道狠了多少次心,才制定下来这个废黜皇帝之律,既能保护国家大一统,又能让皇室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长子为储,那是他与生俱来的责任,至于其他儿女,所谓的“皇家低保户”,可是朝廷三品大员的俸禄啊,还不知足吗?

    …………

    与此同时,在场众人,最为感慨万千的,怕是非相府首相杨彪莫属。老杨家之前四世三公,名望天下,到了杨彪这一辈,又是首相,位极人臣,完全可以说成是四世四公。这在别人看来,老杨家可谓极尽荣宠,所受皇恩浩荡,可是,自家有苦自家知。

    杨彪曾祖杨震,伯起公,官至太尉,受诬陷而被罢官,为证清白,饮鸩而亡;其祖杨秉,叔节公,时为帝师,官至太尉,虽整治污吏,多有建言,奈何桓帝当政,宠信宦官,终究难有作为;其父杨赐,伯献公,时为先帝在位,就更不用说了。历任太尉、司空,可算几番起落,连提防黄巾的奏疏都不知道被宦官们塞哪去了,眼见时局一日日败坏,却又无能为力,只落得郁郁而终。

    转眼到了杨彪自己这里,又逢董卓入京乱政,擅行废立,为了显示威望,拉拢士族,更是给了杨彪司空之位。老实说,杨彪也很怕死,更怕董卓暴虐,危祸自己家族,想不到一转眼,董卓却被陛下亲自砍了脑袋,更想不到改制之后,陛下居然还让自己担任首相。

    几世的教训,是恩多还是恨多,杨彪自己也说不清楚。当然了,那个时候陛下整天穿着一身军装,泡在军营与武夫为伍,杨彪也不敢多说个“不”字,为求自安,处处顺和。后来发现陛下虽然行事出人意表,好歹还有讲理的时候,便时不时的劝诫一番,以尽臣子之本。

    只不过,杨彪的脾气可没王允那么火爆,所以处事方式也是比较温和的,或者说是软中带硬,绵里藏针。比如刘汉少要御驾亲征那一次,杨彪眼见阻拦不住,便在底线上硬气了一回:想走?必须先大婚!

    而今,陛下竟然制定了废黜皇帝之律,杨彪追思忆往,呆呆地出神,竟然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或者想笑还是想哭。

    “陛下!大智大勇,大贤大德,秦皇汉武,尧舜禹汤!陛下,请受老臣一拜!”

    杨彪刚刚躬身,刘汉少一把便拽住了他的胳膊,顺势拍着肩膀说道:“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