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拍卖会(第2/3页)  我和李白是同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是各个行业的楚乔。对于专业的钻研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各个县学的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华夏学院。那将是他们毕生的荣耀。

    杜甫和王之涣直接被孟浩然留在了华夏学院。他们对于文学的造诣,那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这两个人现在整天忙的跟陀螺一样。既要教学生,自己还得学习。因为现在的语文课已经有现代文了。这个是他们需要学习的。

    特别是杜甫,王小强的那首我愿是激流。基本已经让他入了魔。毕竟他的诗词本来就追求语句通俗,让百姓们都看的懂。

    其实文字这东西本来就是大众化的东西,千百年来,哪一个流传下来的不是通俗易懂的?

    至于那些故作高深,一首诗几十个典,再弄些生僻字故作高深的诗人们。估计活着人们都不知道,别说死了流传了。

    南诏城这几天分外热闹!因为拍卖会明天就要开始了。现在已经到了验资的最后阶段。就是说想参加拍卖会的,毕竟要保证自己有一百两以上的银子。

    保证的方法就是把银子交给华夏吏部。由吏部开具银票。这银票跟大唐的类似,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大唐的银票是证物,不能直接作为银钱使用。而华夏的银票可以在华夏国任何一个地方购物。

    甚至于,现在华夏境内。连薪水都改成银票发放了。

    为了方便,银票的面额从一两到一万两。各种数值的都有。当然,大唐的铜钱在华夏也是通用的。不过如今的华夏人富裕,没人背着一袋子铜钱在街上晃了。

    分量沉不说,还影响风度。现在南诏省内如果看见背着钱袋子转悠的。那绝对是外地人。本地人丢不起那人!

    购物时候,掏出一张银票过去。显得多斯文?不用担心伪造。按现在华夏的科技水平,想仿造他们的银票。估计还得几十年。

    华夏现在每个城镇除了学校,就是衙门开设的钱庄。这里随时可以把银票兑换成银子活着铜钱。也可以把钱币兑换成银票。

    拍卖会是在华夏学院的体育场里面举行的。巨大的场馆里面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玉石。他们分别被摆在不同额架子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各种璀璨的光芒。

    现在验过资的人都可以进入参观了。因为东西太多,所以,一万两银子以下的玉石基本不都参与拍卖。所以,前三天是自由采购时间。就是看上什么,你直接可以买。

    当然,也可能存在意外,比如两个人或者多人,一起看上某一块玉石。这时候就得竞价了,价高者得之。

    此刻,南诏城内聚集的富豪不知道有多少。首先,大唐的那些世家大族基本上是不会缺席的。

    唐人对于保值的东西向来兴趣最高!而世家对于财产的积累,一个是土地。还有一类是古董珠宝玉器。这样的东西价值高,比放一屋子银钱合适。

    再说,这些东西放着不仅是保值。还升值。特别这次拍卖的都是原石。而且都是开好的原石。

    大唐那么多雕工,随便雕刻一下。价值又会加倍,傻子才会不买。虽然他们跟王小强一直不对付,但是现在王小强跟他们已经不存在利益纠葛了。所以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的才是傻子。

    还有大食,吐蕃,天竺一些大商人。若只论银子。这些商人可比大唐的世家还多。毕竟世家们最大的财产都是土地。

    而此时的天竺境内,因为吐蕃支援的破甲锥到货。天竺军队终于抵挡住了膘国的进攻。

    但是膘国也因为不断增兵,囤积在天竺境内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人。

    而天竺方面,东天竺早已经顶不住了。国主向中天竺求援。天竺五国向来同气连枝,中天竺立马派遣三万重甲兵迅速支援。这样一来,双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