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作办学(第2/3页)  何日请长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子风便把目光投向了地方院校,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东叶省的最高学府东叶大学。

    东叶省原本有东叶大学和东叶工学院,后来工学院改名为工业大学,再后来就被并入了东叶大学,这也是许多省区的常规操作了。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大学排名,基本上都是看总量数据的,比如一年发多少篇论文,一年拿到多少课题经费。把两所大学合并起来,这些成果就能够算在一起,从而提高大学排名的位次。

    唐子风想合作的单位,正是原东叶工业大学的机械系,现在则是东叶大学的机械与自动化系。临一机有不少工程师都是这个系毕业的,对于它的实力还是比较认可的。

    唐子风亲自上门,去与东大机械系系主任孙凡卓谈了一次。孙凡卓闻言大喜,马上领着唐子风去见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范文平。范文平对于唐子风的提议也很感兴趣,两家一拍即合,很快就开始了可行性研究,具体到办学场地、经费来源、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唐子风觉得一团乱麻的办学事宜,在东叶大学的专业人员面前,显得十分简单。

    你不是自称能够提供场地吗?你们集团不是有充足的实验条件和实习机会吗?你们不是说可以分担一部分经费吗?

    那就招生呗。

    树起招生旗,何愁没有想上学的?

    至于说学生招进来怎么办,往宿舍里一扔,贴张课表,告诉他们啥时候去哪上课,不就完了?至于说什么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务、宿管等等,我们这都是现成的。

    相比教学环节,学校里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全国各高校广泛扩招的结果,就是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东叶大学是不敢随便招生的。

    20年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绝对是香饽饽,一个单位上能够分配到一两名大学生,那简直就是捡到了宝贝。后世揭密的很多重大军工装备研究历史中,都有某某人刚从大学毕业就被委以重任的佳话。这不是因为当年的领导有多大魄力,实在是那时候的人才太缺乏了。

    看一组数据:198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47.5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447.3万人,20年时间增长了10倍。再加上历年毕业生的积累,现在谁还会把一个大学生当一回事?哪个单位进人的时候不是在几千份简历里挑挑拣拣?

    毕业即失业,在这个年代里可真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边是各高校还有扩招的冲动,教育部的做法也很公平,那就是看你的毕业生就业率。能解决就业问题,你就招。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你就免开尊口。

    到了学校内部,这个政策就被推到了各个系。你这个系的学生就业情况好,就给你加招生名额。你的就业情况差,对不起,明年要扣掉几个名额,转给那些就业好的系。

    学生名额代表的是一个系在学校的地位,以及老师的待遇。学生数少了,你就开不了这么多课,有些老师的工作量就会不足。工作量不足就会扣奖金,影响职称晋升,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师们的亲命了。

    于是,各个系的领导都绞尽脑汁,把专业的名字改得好听一点,去掉那些对找工作没帮助的课程,把时下社会上最流行的概念都弄进来,哪怕一时无法变成课程,至少也要开几个讲座。

    顺便说一句,有些家长去高招咨询会打听哪个专业好分配,其实是多此一举。学校开设的专业都是好分配的,不好分配的专业早就被校长们掐死了。

    好吧,其实还有些家长担心清北人师的学生不好分配,这是担心皇帝的金扁担容易生锈吗?

    临机集团想和东叶大学合建一个独立学院,校方最关注的就是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