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锦衣卫(第3/4页)  宋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颇有微词的。

    因为所谓带刀司所行之责,原本就有城卫军队兼任,显然多此一举。

    而且,钓鱼城本就不大,政务诸事皆由帅府代理,多弄出这么一个衙门口儿,根本没这个必要。而且太过张扬,有损民合。

    但是,赵孟禧只用了三天,就让张珏他们见识了什么叫术业有专攻。

    论潜伏、牒藏之事,赵孟禧那真的是祖宗辈儿的。

    只用三天,就被带刀司逮到了一条暗线。而且顺藤摸瓜,马上打掉了元人在钓鱼城的布置。

    赵维出城前往重庆的消息,就是这条暗线透漏给突烈忽儿的。

    然后,立威于众之前的赵孟禧,这才把自己全套的计划展现在张珏等人面前。

    他们这才知道,为什么赵维会极力促成锦衣卫的建立。

    因为,带刀司只是冰山一角,是锦衣卫摆在明面上的幌子。

    锦衣卫的真正构成,其实是分两昼夜两卫。

    昼卫,日前只有带刀司一卫,也就是负责明面上的城卫和谍匪甄别。

    而夜卫,才是锦衣卫的精华所在。

    不得不说,赵孟禧仿佛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

    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套完整的谍报计划。

    只要给他时间,赵孟禧的情报网不但能覆盖巴蜀几大重镇:重庆、成都、泸州等地。

    而且,连大都等蜀外之地,也有布置。

    用赵孟禧的话说,第一批人已经派出去了。

    这无疑惊到了张珏和文天祥等人,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赵孟禧是怎么做到的,城中甚至没有任何察觉。

    可赵孟禧却说,那是一群在黑暗中守望光明的勇士,不会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好吧,这句是跟赵维学的。

    就在赵孟禧的锦衣卫逐渐成形的同时,血头这个印第安壮汉也终于得到了一名字。

    这是在大都之时,赵维亲口答应他的。

    只不过,这个名字不是给血头一个人的,而是给所有战死的,还有活着的印第安战士——血头军。

    是的,赵维觉得,对于一个战士最大的荣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支军队。

    他甚至还为血头军亲自设计了军旗。

    很简单的构成,一面血红色的方旗上,只有一道笔直的刀痕。

    那是用印第安骨刀划出来的痕迹。所有印第安战士都认得。

    当然了,血头军听上去并不好听,连血头自己都不喜欢。

    因为他本来就不喜欢自己的名字。

    可是,赵维告诉他,再哪一天大战再起,你就就会明白,“血头军”三字到底有什么意义了。

    到时,被血头军割下头皮的元军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而伤口就像军旗上那道笔直的刀痕。

    与血头军同时被授予军旗的,还有自美洲归来的一千五百禁军。

    这次不是赵维起的名字,而是叠山先生。

    先生说,万里而归,只为再看一眼家乡,就叫“望乡营”吧!

    最后,就是张珏旧部,还有这些日子慕名而来的巴蜀儿郎了。

    赵维想都没有,起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名字——川军!

    “川军不负国”,亦成了这支忠义之师的口号。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进入盛夏,蜀地让人恼火的酷热折磨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生命。

    可无论是赵维,还是别人,都希望这个夏天过得再慢些...再慢些。

    因为,只要夏天一过,平静了数月的钓鱼城将迎来真正的考验——元军围城。

    在巴蜀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入夏不用兵,出夏不歇兵。

    蜀地潮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