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夺嫡之争(第2/3页)  建造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相比他们,真正厉害的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小李治。

    李元瑷一直有一种错觉,认为李治能够当上大唐皇帝靠的是运气。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承乾、李泰打的难舍难分,最终便宜了最没有存在感的李治。

    直到那一场马球赛,李元瑷才彻底明白过来。

    李治早就参与了夺嫡之战……

    没有什么是运气,有的是年少鬼大的城府。

    都说李泰得宠,宠冠诸王。

    可李治呢?

    李治哪里逊色半点?

    李治是所有皇子里,唯一一个由李世民自己亲自抚养成才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亲自抚养的皇子。所有生活事物亲自过问,几乎每日都会来立政殿坐上片刻。李治身子弱,一生病李世民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又是求神又是拜佛。

    可偏偏这么一个人,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一说到李治,满朝文武的印象除了懂事孝顺,就想不出别的溢美之语。

    偏偏这溢美之语恰是他未来成为皇太子的关键。

    李元瑷自从听了李治似有似无的真心话,也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李治的夺嫡之路,不需要任何帮手。人手越多,反而碍事。而自己能做的唯有顺其自然,今日这般力挺李承乾,为得也是顺其自然。

    李承乾只有闹腾,李泰才会觉得有希望,李泰有希望,才会一起闹腾。

    他们只有相互闹腾,李治这个最没有可能成为太子的嫡三子才能够得到机会。

    就让他们闹腾吧。

    第二天,李世民果然开始行动了。

    直接拉出了魏征这块法宝给李承乾造势,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然后宣布自己年事已高,受不住夏季酷热,要前往灞水山庄避暑,将国家大权交由太子李承乾。

    同时也在第一时间通知李泰,让他准备好随行。

    李泰得知这个消息瞬间慌了,只觉得天塌地陷,坐倒在席子上一言不发,宛如死人。

    谢偃走进大殿,见李泰这幅模样,厉声道:“魏王这般丧志,岂非寒了我等之心?”

    李泰无神的囔囔道:“父皇不疼爱我了,父皇心底的太子始终只有大哥一人。只要父皇不变初衷,我,我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谢偃上前一步道:“事情远没有殿下想的那么严重,太子若仁德,早就没有殿下的事情了。陛下从大局考虑,并没有错。陛下英武纳谏,是当世少有的明君。可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陛下身上,而是太子自身问题。太子失德,不求上进,忤逆师长,全无半点君王之器。他是取死有道,即便陛下站在他那边,最终也会因其自身原因选择殿下。”

    谢偃眼中透着一丝厉色跟决然,他是南朝陈郡谢氏的后人。

    陈郡谢氏那是多么辉煌的家族。

    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门阀世家,整个魏晋南北朝都给人称之为“王谢”时代。谢鲲、谢尚、谢奕、谢安、谢万、谢道韫、谢混、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庄谢石、谢琰、谢晦等等等等,一个个谢姓人氏,左右了一个时代。

    只可惜再辉煌的背景,掩盖不了没落的事实。

    谢偃作为陈郡谢氏的后人,做梦都想重振谢氏门楣。

    他凭借才华,得李世民器重,引为弘文馆直学士。

    谢偃在弘文馆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参议制度改革﹑礼仪活动,可谓前途似锦,但他却毅然决然的投入李泰门下,助他编撰《括地志》,为他出谋划策,正是看中了李泰对于士林的重视,以及魏晋风流的仰慕。

    唯有李泰成为大唐天子,他才有机会重振谢氏。

    李世民不成,李承乾更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