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选才(第1/2页)  建造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李元瑷的任命,很快就经由三省宰相的审核,公布以及实行。
    李元瑷由商王改封为吴王,授苏州都督迁使持节c都督苏c湖c杭三州军事,领江南东道行政机要,兼任江南东道黜陟大使。
    此圣谕一下,整个大唐都哗然了。
    这改封吴王可以理解,这调任吴地之藩,挂个商王的头衔不合适。
    授苏州都督迁使持节c都督苏c湖c杭三州军事这也是在正常不过了,相比之前的扬州都督,苏州都督还有降职的嫌疑。
    可后面领江南东道行政机要,兼任江南东道黜陟大使,这就吓人了。
    为了治理天下,贞观元年,李世民将大唐划分为十道,即关内道c河南道c河东道c河北道c山南道c陇右道c淮南道c江南道c剑南道c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其中江南道是大唐十道中最大的一道,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
    即便将江南道一刀切,划分为东西两道。
    这江南东道也有足足十六州的土地,将古代吴越之地一览其中,还附带一些闽南之地,一手包揽十六州的政务。
    真正关键的还是黜陟大使这个职位。
    黜陟大使是李世民为了治吏配合大唐十道创的官职,“黜”是贬斥c废除的意思;“陟”指晋升。“黜陟”即是指官吏的进退升降。
    江南东道黜陟大使即是意味着江南东道上下所有官员的升迁调任皆由李元瑷说的算了。
    为了治吏江南,李世民可以说给了李元瑷最大的行政权力。
    亦勿怪满朝文武哗然,大唐王朝立国至今,还是第一次给人如此大的权力。
    但意外的是尽管如此任命有违常理,但是唐王朝的宰相以及六部官员无一人持反对意见,即便是谏官也失了声。
    固然是因为李世民的威望所致,但很多的都是让李元瑷治理江南的方案给折服了。
    江南的疲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早年魏征就不止一次上书要求对江南展开治理,只是未得李世民同意。
    毕竟相对于内治,李世民更加渴望成为秦皇汉武。
    而今江南情况随着粮税压力日渐糜烂,再不进行处理,恐有灾祸发生。
    李元瑷治理江南的方案另辟蹊径,且拥有超凡的远见与对江南的了解。他的治理方案洋洋洒洒的三千余字,包含了方方面面,将庙堂上诸多治世文臣震惊的掉了下巴。
    李元瑷将江南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写了下来,这种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古人经过上百年的磨炼从而形成的一条正确的方向,不可逆改的趋势。
    不只是可行,而是必定会这样发展。
    李元瑷不过是提前说了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李元瑷此次南下身负重任,自然没有不长眼的出来找他麻烦。
    李元瑷接了圣旨,没有定南下的时间,而是直接进宫去了。
    李治正在东宫处理国家机要,李元瑷也不打扰,就在东宫门口堵着。
    这没多一会儿,便有内侍急冲冲的跑出来,将他请到内堂书房等候。
    李元瑷随手找了本书看着打发时间。
    约莫半个时辰,李治没有好气的大步走来,一进门就道:“你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怎么跟个无赖一样。”
    李元瑷将手中的书本一放,道:“这赖我?还不是给你们父子逼得?我小家子气?此番南下,我c我夫人,还有石磐陀再加一个穆泰,不算皇兄给我安排的千牛护卫还有一些照顾起居的随从,就四个人。让我这四个人管十六州的政务?真当我有三头六臂?”
    这亲王有开府招募幕僚的权利。
    只是李元瑷之前是无实权的亲王,李世民更不可能允许李元瑷在长安开府,于天子脚下招募才俊设立一个小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