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苦肉计(第2/2页)  建造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到时候给个名单。”
    李义府双目瞳孔骤然一缩,心底已经明白了一切,一股寒意冲天而起,他满以为李治要对付的是长孙无忌,现在才发现居然是五姓士族。这是要他将大半士林都得罪光,可很快他又明白了“苦肉计”这三个字的意思,几乎没有犹豫,斩钉截铁的道:“为圣人义府愿意赴汤蹈火。”
    李义府这般配合,李元瑷都有些不忍心下狠手了。
    这种孤注一掷的决绝,无怪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第一奸臣。
    在李义府的配合下,一个个意图走后门的学子给大理寺抓进了大牢。
    李义府的门槛是何等之高,能够得他内定的学子又岂会是背景平庸之辈?
    不是达官贵胄就是豪门世家,且以豪门世家居多。
    毕竟对于真正的达官贵胄,他们的直系亲属朝廷是有蒙荫制度的。
    受到长孙无忌蛊惑的五姓七望首当其冲。
    作为士林之首,既然决定参加科举,自不愿给家族蒙羞。他们动用人脉关系,从李义府这里获得了诸多名额,便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他们加入,霸占区区科举绝大多数名额,不在话下。
    而今在李义府的攀扯下,五姓七望此次派出的族中精英几乎给一网打尽。
    李元瑷深知法不责众的道理,并没有对于这些走后门的考生动刑审问,而是直接将他们的名字背景逐一写出,然后以公告的形式功告天下,罚他们六年内不得参加科考。
    与此同时,李元瑷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重新定义了科举的构造,将科举的流程方式也以公告的形式传令天下。
    首先投牒自进,只要获得州府的科考资格,不需要任何官员举荐,可自行报名参加科考。
    出题官员一但任命,直接入贡院不可与任何外人会面。
    科考采取弥封c誊录制度,也就是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c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为了防止考生姓名弥封后,考官仍能认识其笔记。卷子一律派专人抄录,然后交给试官审阅。
    科举由每年一次,两年一次,规定改为三年一次,以避免从中央到地方为了科举疲于奔命,荒于其他政务,将科举正规严谨化。
    科举最缺的是影响力,现今因李义府制造的滔天受贿案,科举的名号一下子宣扬出去了。
    五姓七望意图以暗箱操作垄断科举名额,直接成为了寒门庶族眼中的大反派。
    李治c李元瑷在这个时候改良科举,杜绝暗箱操作,此消彼长,赢得了绝佳的美誉,也给科举打了一剂强心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