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医学学堂(第1/2页)  东晋小军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到刘义之结了荥阳围城的消息,刘牢之也很欣慰。

    一个悦希杀不杀实在是无关紧要,而且若是刘义之打造出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名声,反而会引起某些人的忌惮。他年纪轻轻地就任一方都督,太过出头并没什么好处。

    刘义之来信,除了通报荥阳战事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事情。一个是预祝刘牢之的亲事顺利。刘牢之今年年底成亲,他刘义之肯定是无法从洛阳赶回来的了。他信里说,准备了些礼物通过商队送回来;另一个就是他准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问刘牢之一些具体的办法。“考试”这种选拔人才的形式,毕竟还没有人用过,司州上下都不知道具体该设置什么章程。考试这事自然是难不倒刘牢之的,他准备详详细细地写一本关于考试的小册子,让刘义之进行试点。

    组建了“幕府”之后,这半年来刘牢之得到了少有的清闲。

    七月的时候,刘华带着大批的海船又北上了。这次船队不但有了经验,而且有了上次买回来的奴隶为向导,船队再也不是两眼一摸黑的瞎闯了。刘家的船队每年都在增加新船,相比于刘华初下南洋时,船队的规模扩充了一倍,只大福船就已经有二十艘了。为了能行驶这么多船只,刘华从晋陵郡和广陵郡额外招募了一千多名水手,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训练完成。

    刘华此去,带去了二百多匹从各地搜罗到的优良马种,准备送到州胡去,雇佣当地土着养马,在那里建立一个海外的养马基地。

    姜宁升任为一品汇总管后,片刻的闲工夫都没有,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铺设全国的商业网络。他需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增设成都、广晋、广州、山阳四处分号。幸亏这些年刘家子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到了刘家开设的各处产业里面做学徒,这些人识字、熟悉刘家的规矩,并且都与刘家有很深的关系,否则想凭空建这么多的分号,那是难以办到。

    虞真成亲之后,并没有放弃医术的研究,反而愈发精湛了。只是她以女子之身,再像从前一样成天为人瞧病不方便,所以在刘牢之的建议下,虞真请了范汪坐镇,联络刘氏医馆的几位资深的医师,开始筹建京口医学学堂。

    这几年范汪带着一帮儒生在南山书院教书育人,名声比起以前出仕时丝毫不减。《范东阳方》的出版,让范汪在“兼职医学界”名声大噪,每年有不少人到南山书院交流学问。听虞真说要建立医学学堂,范汪很是高兴,给很多名医写信,邀请他们到医学学堂任教,就连太医院中很多太医也收到了他的邀请。

    中国自古以来,医师这一行,就是师徒传承。一个医师常年行医,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往往并不会公之于众,而是“敝帚自珍”,形成秘方,要么用来牟利,要么传之子孙。从来没有哪位医生会像儒家一样以弘扬儒学为目的,广泛授徒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医家社会地位低下,没办法不为生计奔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师徒传承的这种模式,导致中国医学的发展也是分门分派的,相互之间看不顺眼乃是常有的事。这些人绝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让其他门派的人学了去。

    中国职业医师历来社会地位不高,所以真正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往往是像范汪一样的“兼职”医生。也只有这种本来就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会把一身医术修着成书,流传于天下。这些年一品汇书社刊印的前人医书有很多种,校勘的人都是虞真。在校对这些医术的同时,虞真的医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京口医学学堂的建立在医学界是一件大事,但是无论是在京口,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但各地的医生数量少,他们的影响力也不大。这几年因为刘家医馆看病“不花钱”,导致整个晋陵郡的医者难以赚到钱而无法生存。现在晋陵郡的医生只有两个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