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的产业已经比较成熟,靠管事们就能保证正常运转。
因为之前刘牢之的命令,今年刘家出产的棉花都没有卖到市场上去,就连何家、高家、胡家等人家种植的棉花,也全部被刘家收购了。因为一直没有新的棉花上市,所以江南的棉花和棉布的价格都有了不小幅度的上涨。
“一下子多出三十多万百姓,一万多名军人来,这棉花的需求量该有多大!”刘牢之笑道,“江南暖和,棉花在江南不是必需品。各家分销商那里都还有一些去年的存货,另外,咱们家也出产大量的麻布嘛!等淮北自己产的棉花收获了之后,就不需要从南边往这里运了。”
其实即便一下子多出来三十万百姓,刘牢之也不会为他们一人一床棉被。何况光刘家自己就在合肥种植了两万多亩的棉花,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把他们运输到淮北来。刘牢之囤积如此数量的棉花,还是为了备用的。跟粮食一样,棉花、棉布也可以作为硬通货,来交换商品,或者支付劳务报酬的。
刘牢之和安融一起走到庄园的外墙上,极目远望,刘氏的农庄掩映在晨雾之中,似隐似现,好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现在淮北已经落入到刘氏的手里,寿春这里自然就没有被胡虏攻击之虞。虽然这些日子寿春城里,豫州军府异动连连,似有反叛的迹象,刘氏庄园的百姓们却也并不惧怕。自刘家的部曲回归之后,刘氏庄园能够征发的兵力达到了三千多人。刘家的部曲之中不乏百战老兵,护卫这样一座庄园是绰绰有余了。
“从今以后,淮北不会再有流民南下了!”刘牢之自信地道。
安融点头称是。自永嘉之乱起,从来没有人敢把河南这片区域当做安身立命的地方。自刘义之在洛阳站稳脚跟之后,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绩,这才让燕国不敢随意南下。以刘家经营产业的能力,用不了几年,淮北就能恢复生机。虽然因为人口稀少,不能像晋国永嘉之乱前一样富庶,至少刘牢之规划的那些城镇,可以先繁华起来。
“有郎君坐镇淮北,必能保淮北一方平安!”安融道。
刘牢之点了点头,对安融得意地道:“我去淮北,可不仅仅是为了保一方平安的。淮北将是我刘氏兴起的根基所在,将来北上征讨,全靠河南支持!”
安融连声称是。
“不过我现在在淮北做事,感觉有些忙不过来。准备让冯乔帮我物色几个人,一起来淮北帮我做事。”刘牢之接着道。
安融听了,不由得急道:“郎君,冯先生大才,是我的得力助手。郎君把冯先生调走了,是会耽误很多事情的。”
刘牢之摆了摆手:“不管是管理什么事情,都不能依赖一个人。冯先生在京口多年,不会没有合适的人选举荐给你的。刘家的产业越来越大,现在这种管理模式,还是有些不够精细。我准备在总部多引入一些人才,协助安叔来管理刘家的事务。”
安融无奈,只好答应下来:“如此甚好。郎君现在已经不大管这些家业的事,夫人虽然也时常照看着,却总不拿大主意。若非冯先生在各位主管之间协调,这偌大的产业还真是难管好。”
刘牢之点了点头。随着产业越来越大,刘家的这些部曲、家奴出身的管事们,就有些跟不上趟了,这个时候,引入一些有才能的读书人势在必行。因为不少“书佣”从刘家出仕,现在各地有很多寒门读书人加入到刘家的书社、学校之中。但是以刘家现在的地盘,显然还无法同时安排这么多人,刘家的产业就是这些人绝佳的展现平台。
“具体怎么设置我还没有想好,这些日子慢慢商议吧。——这几年寿春不断地有南下的流民加入,户口不断地增加,农庄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些新成亲的年轻人,只要不是独子,就尽量让他们与父母分开单过。”刘牢之指着远处的农庄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