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3章,自比洛神?(第1/2页)  从1994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搭桥引线尽心竭力

    调剂需求利国便民

    题赠换房工作者

    李rui环

    羊城市的房屋调换,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市房管局在十八甫南路设立了“羊城市房屋调换使用服务站”。

    十年期间停止了业务,后来又陆续恢复,并在1978年12月在老四区设置了换房服务站。

    羊城市房屋调换最盛行的是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1992年4月17、18日和12月8~11日分别在市一宫举办了二届换房集市,参加人数6万多人,远远满足不了市民需要。

    那时候的换房,不同于现在的小业主卖旧房换新房,卖小房换大房。

    那时候的房屋调换,是承租人之间互换房屋使用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市民要求调换房屋使用权

    在九十年代初期之前,我国城市私房很少,住房制度实行福利分配。市民的住房,基本是由房管部门安排的直管公房,或单位分配的自管公房,少部份租住私房。

    而且实行低租制,占工资收入的6%~10%。

    在低租制福利分配的住房制度下,政府投入的建房资金回收时间很长。客观上制约了住房建设的发展。

    根据1985年统计,全市成套住宅只有238452套,占住房总量48.82%。

    当时每户住房面积在20平米~30平米居多。至1989年统计,全市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有5.5万户。

    当时羊城市的老城区住房,有不少是有厨无厕,或共厨共厕。

    就算现在,全市有一半以上的住房,是几户共用厨厕。有的相处较好,互相照顾,远亲不如近邻。

    有的却水火不容,发生纠纷,这样有人就想到换房避免邻里不和。

    由于城市扩大,在郊外发展了不少工业区。造成市民上班路远,不少上班族想换个就近工作地点的住房,以减少路上时间。

    这时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交通经常拥堵。有人也想通过换房解决生活不便。

    也有的家庭长期租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住房,长兄结婚了,弟弟也将结婚。

    兄弟之间为争住房大打出手。老人家想将一处住房换成两处20平米左右的住房,即一换二。

    不少单位在分配住房时“僧多粥少”。一些职工原住20平方的住房,只能多分一处别人腾退出来的20平方公房。住房拥挤缓解了,又出现一家分居二处的新问题。

    总想二换一。

    开放改革之初,有的想换个地下开铺做生意。有的住潮湿阴暗的地下,又想换个通风采光的住房。尤其是十年动乱中,一些店铺改作住宅,更出现这种欲换要求。

    …

    从96年夏天起,到现在97年1月份都快过去了。已经跟了小男人半年多了,却还没见肚子有动静。苏温也是有了一丝急切。

    于是在工作闲暇之余,总围绕着中大附近的房子转圈圈。

    但是一连好几天都不怎么如意。

    房子倒是有,而且还很多。但都是一些这样的换租房,不但陈旧脏乱,面积还小,通风不良,采光也差。

    而最不能忍的是有厨无厕,或有厕无厨。这样的房子,女人肯定是一千万个不愿意住进去的。

    不说她自己本身就是个好洁净的,追求完美的。更何况这次的房子是要和小男人一起住的。

    自从察觉到自己心意在慢慢倾向那个小男人后,她虽然有意无意的控制着自己不去多想。

    但是好不容易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动因把自己给说服了,有机会和他住一起了。

    心里虽然五味杂陈,有些慌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