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9章 大秦明月必朗照之(第2/3页)  秦有锐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旦继位,将要怎么做?”

    “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具体呢?”

    “远交近攻。结好与齐、燕、越,攻于韩、魏、楚、赵!”

    “远交近攻?彩!”嬴驷赞赏地看了太子荡一样,又道:“秦之东出,已成大势。但身后仍有义渠人作乱,你上位之后,如何对付义渠人?”

    “攘外必先安内。秦欲霸天下,必灭义渠,了却这后顾之忧,然后才是出关与天下群雄逐鹿!”

    “彩!”

    嬴驷的眼中是异彩连连:“根基寡人已经为你打好了,但是你的野心有多大?是霸诸侯而一匡天下,还是气吞山河,一统华夏?”

    “父王,孩儿已经没得选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此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在争,国在争,但已不是在争霸,而是在争天下!”

    嬴荡掷地有声地道:“若是放在一两百年前,孩儿会像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一般争霸,做个霸主。但时局已然不同,周天子分封的过百的诸侯已经相继被兼并、灭亡,优胜劣汰,剩下的都是大国、强国!是故,孩儿有气吞山河,一统华夏之心!”

    “你能做到吗?”

    “就算我做不到,我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父王你的子子孙孙一定能做到!”

    看着霸气凛然,一副毋庸置疑的模样的嬴荡,秦王嬴驷的心里很是欣慰:“很好。荡儿,你的野心,寡人看到了。现在,寡人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请讲。”

    “适才你说有兼并天下之心,吞吐山河之志,但岂有那么容易?齐、楚、燕、赵、魏、韩、越、宋、中山皆是大国,不会让你称心如意的。越国、宋国与中山国且不说,余下六国,皆是我秦军不能一战灭之之国!”

    嬴驷沉声道:“七年前,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公孙衍还说服义渠攻秦侧背。幸好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但这是侥幸!万一有朝一日,秦国强大到真能吞并天下,一家独大的地步,则六国必将再次合纵!”

    “以一国敌六国,秦能敌否?”

    闻言,嬴荡掷地有声地道:“王道不行,便取兵道!”

    “好!彩!”

    对于嬴荡的这番说辞,嬴驷十分的满意。

    帝道、兵道、霸道、王道哪个能一统天下?

    嬴荡窃以为,帝王之道大于王道,王道大于兵道,兵道大于霸道,何解?

    且来仔细分析之。

    格局由大到小,帝王之道在天在民心;王道在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兵道在凶,兵者,凶器也,鞭挞万物;霸道取于势力,成势当可为之。

    后来的汉高帝刘邦说的这句话正合适不过: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就是帝王之道大于兵道、霸道的最好解释。

    王道,华夏之王治天下之道,包含三个方面:保合诸夏,谐和万邦,驱除鞑虏。

    其他各家提出的,所谓儒的仁义治天下,道的无为治天下等都是站在民间角度,为王创造的一种政治主张,即实现王道的不同方法,其目的都是一样的。

    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

    秦国以法治国,实质上用的是“霸道”!

    “好,好啊。”嬴驷感慨良多,幽幽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