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七章逛秦淮河(第1/2页)  统计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大明已经过了虚弱期,已经不需要来者不拒的招兵。

    按照原本的整编原则,新军占据三分之一,收拢当地军队卫所士卒,占据三分之一,最后三分之一才是新补充的士卒。

    而淘汰的士卒是军户的则编入军户之中,是民户的就直接遣散归乡。

    现在有跟多人投军,朱慈烺略微一思考直接就来了一个折中方案,选兵的时候,不分卫所士卒还是普通百姓。

    凡事报名者,皆一起参与选拔测试,按照名次高低录取。

    作为一个士卒,基本的身体素质要是连普通百姓都不如,那还不如干脆直接从百姓中选人。

    消息一出,各地眼巴巴等着改编的士兵都是心里一紧,以前他们不需要有多优秀,这要占据了军中的前一万名,那么就能稳稳的进入新军。

    但是现在让他们和各地百姓一起参与挑选,那排在自己前面的是个什么状态就不好猜了。

    所以那些想继续干下去的人,不得不加紧锻炼,生怕落选被迫回乡。

    朱慈烺今天难得得空闲时间,打算在金陵城里转转。

    其实一直都想出来走走,奈何杀人太多,朱慈烺也怕被报复,好在几个月江南还算稳定。

    虽然不少人因此抄家,但是动乱确是极少。

    朱慈烺在金陵皇宫里闷了几个月,实在无聊了。为了不给自己手下找麻烦,昨天就定下了要在应天府学院附近逛逛,好让他们早作安排。

    应天府学院也就是金陵夫子庙,此地历来都是金陵的热闹去处,又毗邻秦淮河,繁华可谓是江南之首。

    来金陵若是不游一游这秦淮河,当真是遗憾,但是朱慈烺身为太子,总不能张嘴就说我要去秦淮河逛逛。

    这一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太子。

    但是要是换一种说法,我想去看看应天府学宫,感受一下大明文人荟萃之地的气象,感受一下江南的文气。

    这事还是逛秦淮那点事情,但是一下子格调就上去了。

    朱慈烺到来的时候只带了十多个随从,在出发前已经有几百锦衣卫或明或暗的在应天学宫附近把守。

    江南自从东林书院崛起之后,应天书院一直只能屈居老二,但是随着东林复社接连取缔,这个老二再次登京城水深,你身边的某一位,就可能跟部里内阁的高官攀上亲戚,所以消息最是灵通。

    但是南方的茶馆和北方又大大不同。江南名茶多,文人雅士多,茶道兴盛。

    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

    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

    除了看泡茶的茶道功夫,也有听说书唱歌弹琴的,不过江南的弹唱确多是那种唱词唱曲,吴侬软语,地方戏曲等等。

    江南人也没有北方的豪爽,喝茶聊天都是轻声漫语,不喜被人打搅,也不愿打搅别人。

    所以朱慈烺坐在茶馆里细细品尝,听着一边叽里咕噜的聊天,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偶尔有高声喝彩叫好的也是几个文士品评谁的酸诗妙文。

    暗道一声晦气,直接在此跨步上街,想起无数书中主角逛街必有奇遇,入茶馆肯定能生出事端。

    偏偏他上茶馆,连个争抢座位的都没有遇到过。沿街而行,花船多沿着秦淮河停靠,姑娘们也累了一夜,白天正在休息。

    偶尔有起航的,上面也都是士子们人影幢幢,想必又是包船办文会的。

    朱慈烺立在岸边,望着十里秦淮久久不语,突然想起什么问身边的李若琏:“李香君和陈圆圆不都是这里的人么?

    她们有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