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5、财狼走狗(第2/4页)  怪物的美好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是没了矿,就剩下坡地了。那可是7百平方公里啊!这区里,总共才3万多居民。就算一人,只种上10公顷这东西。一年的收获,就能卖出去60万银卢索。这一年的收入,等等……!    当时就有老乡问:“费老弟,你们师徒两,种这一公顷地,本钱投入了多少?”    费千里看了一眼赫仑后说道:“这苗子的专利,是我徒弟的。我们初期收回专利,请人育秧,运输,一共花了五万银卢索。相比之下,这两年的水肥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现在我们师徒,已经种出了这成株。想开垦新地,增加种植面积,直接摘成株上面的珠芽,换株繁殖秧苗,再移植秧苗,就可以了。”    这些老乡一听,再一扒拉小算盘。可都羡慕得,有些心痒难耐:“一公顷土地,投5万,两年时间,简单的几次灌溉施肥,卖一季的收成,就能回本。后面,再包几公顷地,种出来的叶子,那可都是净赚啊!    这……这不叫一本万利,还能叫啥?”    不过,这些人一阵激动过后,心里又开始犯嘀咕。这些老乡都想到了,这种好看的植物,可能会给这个区的居民,带来新的生计。但,这里还有几个问题。    首先,就算费老弟,说得都是真的。咱们也想跟他,一起种这东西发财。可这苗子,都是把在他们师徒手里。人家凭什么,让你抢了自己的行市?    人家自己增加种植量,赚大钱,不香吗?就算老费,念及乡里乡亲的情分,卖给咱们苗子。但,他要是收个高价,咱手头这点积蓄,能买几株呢?    而且,就算咱能种出来。人家师徒,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这老费,以前是政府军的团级将领,他徒弟是团参谋。人家能找到销路,咱们上哪儿找去?    再有就是,这秧苗种进地里。后面灌溉、收割、运输等问题。种植面积小,我们这几把老骨头,还能勉强挑挑抬抬的。可种的少,也赚不了几个钱啊!要是种植面积大,咱们哪有人家师徒那法术。还得靠农用机械,这又是一笔投入。    要是,让家里的后辈,辞了矿上的工。以后,专门种这东西为生。这祖辈都是矿工,突然让他们种地,他们能愿意吗?这帮兔崽子,都惦着矿井一空,跑到外地去务工呢!    这帮老乡凑到一起,正七嘴八舌的,念叨着他们的顾虑。这时,只听费千里冲着他们说道:“各位老兄弟,你们要是有心思,也想种这东西赚钱?这事儿有得商量。你们回去,先合计一下。有空到我家里去,咱们再聊吧!”说完,这两师徒就下山了。    无论科技再发达,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东8区的居民,三代人都是矿工出身,文化程度并不高。虽然,他们能操控,各种现代化的矿区作业机甲。但,就跟开车一样,那只是个熟练工种。    不过,有一就有二。当几个有见识的家庭,上门找费千里师徒商谈之后。便去买地移植秧苗,开始种植火眼剑麻。一直到三年后,在东8区的矿脉,被完全采空前。这里已经有,两百多个家庭,上千人转向了种植业。    虽然,受到珠芽繁育速度的限制,这两百多个家庭,剑麻的种植面积,加在一起,只有300多公顷。但,到此时,已经为该地区,大规模发展剑麻种植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时至今日,这十几年间,东8区的剑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接近100平方公里。有2千多个家庭,上万居民,都在从事剑麻种植。人均年收入,大约在6万银卢左右。注意,是“人均”年收入    至于为什么,该地区还有一大半的居民,没来一起靠种植业,共同致富?这,只能说人各有志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同时,祖辈都是工人阶级的传统思想。也造成,很多人的职业观念,难以转变。    再有,种植剑麻,需要等到两年后,才能获得收益。没有既得利益,不能马上变现,很多年轻人等不了。所以,在本地的三座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