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7章 皇权不下乡(第1/2页)  铁血皇朝之天启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华夏整个封建社会阶段,秦汉之前官府还能管到乡村一级,那时会设立里魁、亭长之类的职务,负责管理乡村事务!

    汉高祖刘邦当年就是秦朝的亭长,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邦被排除了草根皇帝之列,毕竟大小他都是秦朝的公务员,不能跟朱元璋这样的纯粹的屁民相比!

    但随着井田制的崩坏,对于乡村的管理逐渐由朝廷转移到了乡绅、宗族手中,也就是说朝廷官员只下派到县一级,再往下就由士绅和宗族管理了!

    这种情况维系了千年之后,就形成了华夏独特的乡村管理模式,乡绅和宗族族长几乎成了土皇帝,不但可以调解族人纠纷,甚至能设私刑、夺人命!

    其中最普遍的失节女子浸猪笼,就是一种极为残酷的私刑手段,虽然是私刑但这种事一般都是大张旗鼓,官府根本就不会去管,那被浸猪笼之人是被冤枉的,也不会有人过问!

    大明虽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而且在乡村之中设有里长,可是里长大多也是乡绅和宗族族长的亲信,因此大明的里长与其说是给官府办事,还不如说是给乡绅和宗族跑腿的!

    这主要是因为里长不算官身,没有俸禄也没什么实权,在村里说话根本没什么用,倒不如给乡绅和宗族当个跑腿的,还能混些好处!

    至于县里派下的差事,基本跟里长也没什么关系,都是乡绅和宗族去与县太爷商量,总之就是相互给面子,大家谁也别为难谁的事情!

    因此吴国桢的难言之隐朱由校也能理解,想来是县令发文要给军属口分田,但这种文书到了乡里,就会被里长送到乡绅和宗族手里,自然那些口分田也就成了他们口中之食了!

    不过朱由校还是有些气不公,恨声道:“此事军中可有什么反应?”

    乔旺金知道朱由校这是在问他,连忙答道:“陛下,臣没听弟兄们说过这些事情!”

    吴国桢却无奈地一笑道:“启禀陛下,此事想来那些兵士也不会多说什么!”

    朱由校奇怪地问道:“这是为什么?”

    吴国桢道:“陛下有所不知,那些兵士也是宗族之人,他们现在当兵在外,家里终究要宗族照顾,若是因为这些事情闹僵了,他们的家人也难以在族中立足了,何况现在大明兵士军饷充足,各家也不在乎那点儿口分田,就更不会有人为了这种事情自找麻烦了!”

    朱由校听了这话顿时恍然大悟,他看了看吴国桢,发现这个小老头虽然老迈,但是头脑却异常清晰,对于地方上的事情也极为了解,不禁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沉吟片刻,朱由校忽然问道:“朕想打破皇权不下乡的惯例,不知道你吴大人有什么办法?”

    吴国桢诧异地看向朱由校,问道:“陛下这是在向微臣问策吗?”

    朱由校点点头道:“朕与你君臣奏对,自然就是问策,不知道你可有什么良策?”

    吴国桢喜得连胡子都要抖起来了,笑着说道:“陛下能向微臣问策,此事乃是微臣之幸,微臣必不会辜负陛下厚爱!”

    说完,吴国桢指了指朱由校身后的护卫道:“陛下初登大宝之时,便以雷厉风行之势从文官手中夺回兵权,可以说陛下能有今日之功绩全赖文武分际之功,陛下如果想让皇权下乡,大可故技重施!”

    朱由校眉头微皱,思索着吴国桢的话,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他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

    “吴爱卿的意思是,让朕下旨任命反乡的将士为里长,如此一来便可以与乡绅、宗族抗衡了!”

    吴国桢却微微摇头道:“如此还不够,乡绅、宗族已经盘踞乡土千余年,其中盘根错节根本不是一个里长可以理清的,所以陛下要想让皇权下乡,光靠这一招还不够!”

    朱由校问道:“还需要怎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