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六章 复明军应对(第2/3页)  定鼎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廷众人,在得知朱由栋调动大军后,姚启圣和张煌言同时来访。张煌言刚一进来,便对朱由栋道:“殿下,你突然让周将军出发去了滁州,是不是准备亲自领军抵抗清军?”

    朱由栋没有隐瞒,道:“对,现在清军大军压境,要是没有人去主持大局。军队的军心很难振奋,而且很多军情,来回传替也耽误时间。如果稍有差池,大军就可能败退。”

    姚启圣道:“虽然我也反对殿下亲征,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容大军稍有闪失,我也就不再多说。只是现在凤阳防线没有构建起来,殿下轻易出征恐怕也不妥。我觉得殿下还是只到滁州,不可前往凤阳为好。”

    张煌言一听,也道:“姚启圣说的有理,如果殿下确实要前去,还是不要超过滁州。现在复明军刚有对抗清军的实力,如果殿下有什么意外。大明该何去何从?”

    朱由栋道:“好了,我也是久经阵战的人,那里就那么容易出事。你们不见顺治一个从没有经历军事的人,都能亲历前线,我有何不可呢?好了,你们来了我也正好有些事情要交代你们。”

    姚启圣忙道:“殿下请吩咐。”朱由栋道:“我离开后,由于清军大举南侵,肯定有很多官员摇摆不定。尤其是那些投降反正的地方官员,这次他们的表现,也是对他们的一次考核。姚启圣,你现在主管官员的考核,要多注意这些。”

    然后朱由栋又对张煌言道:“苍水,你是掌过兵的人,知道一旦我们形势不利。江南的这些人会如何对待。所以等我带领大军出征以后,要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让军队随时准备镇压地方,决不能让我们在前线抵御清军,而后方却烽烟四起。”

    想起当时自己在长江上游,那些官员一听说郑成功退出长江。本来已经投降的官吏,立即就翻脸不认人,全部都立即又归降了清廷。张煌言恨恨道:“殿下放心,臣一定守好后方,不让地方有任何的事情,影响到前线将士的士气。”

    姚启圣却道:“殿下既然想到了这些,我们也就不劝了。但是我还是要问一句,关于朱国治怎么办?如今也该为他安排一个地方去,如果不处理他,怕是民愤难平。”

    朱由栋想了下,道:“我暂时还没有想到怎么处置他,你说的对,把他留在江南确实不妥。这样,让他跟着我去凤阳。对外就称将其被发配充军了,去军中效力。”虽然朱由栋的处置,没有起到震慑官员的作用,但是对于跟着朱由栋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好的消息。

    毕竟像朱国治这样不堪的人,只要真心为朱由栋办事,都能保住一条性命。像姚启圣他们这样的人,以后还怕有什么担忧的吗?所以姚启圣和张煌言都没有反对,而是认同了朱由栋的处置。

    这边刚安排完,就在朱由栋准备去滁州的时候。已经去火器工厂的孙云球和王锡阐派人来报,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尝试,终于复制出来大量的火器。也开始让人开始复制火枪了,而且一些简单的火铳,已经能够制作。

    听见这个消息,顿时朱由栋也心里有底了。当时火器工厂开始试着火器的时候,朱由栋并没有让他们立即去制造火枪。而是复制比较容易制造的地雷,手雷之类的。当然在这时并没有地雷,手雷这类名字,地雷叫石炸砲,只要人马踩到就会爆炸。

    第一个尝试地雷的威力的皇帝,就是朱棣,还差点因为地雷被活捉了。大明对这类火器的制造工艺,也很成熟。而且还发展成了不须要点火,直接是用踩踏触发装置。可谓是人不知鬼不觉,就能伤敌的杀敌利器。

    另外就是手雷,当时叫做蒺藜陶弹,在郑成功军中还发展出了比较大的投掷型手雷,称为国姓爷陶弹。由于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制造,所以孙云球先行做出来后,就派人来告诉了朱由栋。

    朱由栋立即让孙云球准备好成品,自己要带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