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下皆惊(第1/3页)  焚戮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事发之地是靠近太武的边境地区,但发生在八里屯的事情还是在短短几天后传到了长安城中,而听闻此事后,整个大明宫中更是变了味,似乎连寒冷的空气中都能嗅到焦灼的气息,不过好在淮南王宋胤足够机智,在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之后,立即将所有的罪行都丢到了唐朝一人身上,让其来背包。

    不过二皇子宋胤这样的行为也只能起到避讳天下人的作用而已,想要真正瞒过事情的真相,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没有真凭实据,即便一些聪明人大概能在心里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也没有人真敢说出口!

    不过听到陈锡康在八里屯遭到三千大军的伏杀,丢了半条命后才被一身伤的老金带着逃走后,太学宫中的陈婉清当天就启程回西陲,而退位以后时常待在长乐宫的先帝宋开阳,在听说了事发的经过之后,只是一言不发的在长乐宫中坐了一天。

    大明宫承天殿中,此时仅有宋恒和太尉路唯两人,而太尉来的目的,便是报告事发之后太武与东陵的反应。

    “东陵没有什么动静发生,还是一如既往,不过西陲的三位大将军在事发之后皆朝着沐平而去,但是都只携带了数百人而已。”

    太尉说着,脸色则平静如常,似乎一点也不为八里屯发生的事担心,而且给人一种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后果的准备一般,尤其自信。

    “二弟把唐朝拉去当替罪羔羊,让你我不被供出来,是聪明之举,不过这样的举措也只是能蒙蔽一些愚笨之人的眼睛而已,伏杀陈锡康一事,不少人心里都清楚是我下的命令,只是这些聪明人故意装糊涂罢了,因为他们畏惧我。”

    “不过这其中不包括西陲和东陵的诸人,太尉还是小心一些为好。我之后会启程去天兴城一趟,宫中的一些事务就暂且交给太尉和丞相了,若一切相安无事最好,若是西陲或是东陵造反,也不要轻举妄动,声讨一下即可。”

    与太尉一样,宋恒依旧一脸平静的说着,似乎一点也不为自己做下的事而感到懊悔,似乎已经做好了迎接风雨飘摇的山河社稷一般。

    事实上在动手时,宋恒就已经做好了杀死陈锡康所要迎接的后果,也就是开国公以及整个西陲怒火的最坏打算,只是其没有料到的是,诸葛大明与百里长风竟然因为中了陈锡康的计而缺席八里屯的战斗,以至于陈锡康得以逃脱。

    而现在陈锡康没死,也没有真凭实据能指明是自己下的命令,西陲众人即便心如明镜也没有用,除非西陲公然造反!

    听到身前的汉所要自己与丞相共事,脸色平静的太尉终于微微皱眉。

    不过脸上虽然有不愿意,但太尉还是没有说出来。

    丞相李瑞,从来只有一个目的,保天下苍生平安,护天下万民远离战火硝烟,所以其从来都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可即便知道如此,汉帝对其依旧大用特用。

    而和这样的丞相谋事,一心想要为强汉造大的太尉总会觉得受限。

    战火之下,哪有不死人的,可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不至于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丞相李瑞会做出各种各样令人琢磨不透的计策。

    想到那一身大红袍的丞相所拥有的手段,太尉也有些头疼起来,其虽然没有掌握一兵一卒,可却如同拥有千军万马一般,在大世之中总能手握乾坤,让人不得不忌惮!

    “现在已是寒冬,淮南虽然发生了那样的事,但淮南王机智果断,处理得很好,我认为汉帝没有亲自再跑一趟的必要,若是为了做给西陲看的话,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思绪从丞相的身上退出来,太尉又淡淡的说到,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掌握兵权的太尉而已,真要有事发生,还得听丞相的,可丞相明显与汉帝有不少不同的持政之道、待民之心,是不会放任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