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坐庄(第2/3页)  龙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渐渐熄灭灯火的别院,笑了笑言道:“确实不错。”      “但可惜,他们都不算是阳山的弟子。”      “嗯?”李丹青神情古怪。      孙禹却言道:“他们只是你李世子的弟子,你在哪,他们就在哪,是阳山还是阴山对于他们而言都不重要。”      “听上去你好像很羡慕本世子?”李丹青挑了挑眉头如此问道。      孙禹叹了口气,神情有些落寞:“确实羡慕,阳山看上去还算家大业大,四大学院近万名弟子,可还有多少是心向阳山的?”      “无非都是有利可图,故而盘踞于此。一旦大树倾倒,猢狲便会散尽。”      本来还有心说些自夸自擂之言的李丹青也在这时察觉到了孙禹的古怪,他侧头看了对方一眼,问道:“你这是喝了多少,突然这么多感慨?”      孙禹苦笑一声:“酒不醉人,人自醉罢了。老孙这酒量不跟你吹牛,你李世子这样的来十个都不及我一半。”      “我们讨论的可是喝酒的本事,可不是吹牛的本事。”李丹青提醒道。      孙禹也不辩解,飞升一跃来到大风院中,然后朝着李丹青招了招手,李丹青虽然心头困惑,但还是随着对方一同跳了下去。      孙禹在大风院中轻车熟路,一路走到了大风院的园门前的那处小院的正屋中。      这里以往是大风院众人休息之所,但随着永安武馆的覆灭,大风院收回了“失地”,这处便做了李丹青单独的住处。      院子的正屋中摆着一个神龛,上面供奉着一个令牌,上书——阳山谪仙剑君孙求安之位。      那是开辟阳山的祖师爷的灵位。      孙禹走上前去,给灵位点了三炷香,又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模样少见的庄重。      李丹青看得心底发麻,他侧头盯着男人,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一副要交代遗愿的架势?”      孙禹的目光盯着灵位,也不回头,只是自顾自的言道:“传闻四五百年前,我们祖师爷,这位谪仙剑君,本是一位逍遥人。”      “游历天下,醒时饮酒,醉时高歌好不快活。”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应水郡,那时应该是前朝,幽云可没有如今这样服服帖帖,常年与当时的朝廷开战,应水郡在前朝与幽云手中来回占据,百姓民不聊生。”      “我们这位祖师爷见了这番境遇,心有所感,便在这应水郡开辟了阳山。”“圣山出世,应水郡的灵气磅礴,能人异士一时间不断涌现,在以阳山为首的牵头之下,终于是彻底将幽云赶出了应水郡,这一郡之地的百姓也因此得以休养生息。”      “阳山之所以为阳山便是因为,祖师爷希望阳山的弟子能够像烈阳一般,照亮整个应水郡,为这身处边塞之地的百姓,谋取一处安身之地。”      “只可惜时过境迁,四十年前,幽云被收拾得服服帖帖,而阳山也从那天起开始一日不如一日,想一想,是不是很有趣呢?”      孙禹的话,让李丹青的心头一拧,似乎猜到了些什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古来同理。”      李丹青这样说着,心底却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天下事看上去千奇百怪,但追根溯源,却又出奇的相似。      孙禹对于李丹青的话不置可否,他侧头看向李丹青言道:“我很喜欢你说的一句话。”      “你说阳山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都有责任。确实如此,身为山主的我更是难辞其咎……”      李丹青皱起了眉头,他愈发觉得今日的孙禹很不对劲,他言道:“不就是被撤了山主之位吗?你也不至于这般模样吧,一切都还未成定局。”      孙禹摇了摇头,却不再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反而言道:“今日我来可不是向你诉苦的。”      “你的那些弟子定下的兵器我看过了,其实我觉得还不错。”      李丹青一愣,提起那些混蛋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