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70.信书不如无(第2/2页)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分任何情况,单单只做这两种理解,就是用部分去取代了整体——尽管这个“部分”或许占了99的绝大部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辞海》就一定是绝对的金科玉律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么就是“不如无书”了。即便是对《辞海》这样权威的经典,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治学之道。比如: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点谬误?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点疑义?那个地方是否不够完善?这个解释是不是受到某种客观外在事物的局限?
    要追根溯源,就又要扯到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了。
    文言文,是大多数现代学生所头痛的一个东西,委实太过艰涩难懂。甚至有时候不免怀疑:这都是些啥玩意啊?文言文恐怕是个假的汉语吧?要不就是我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学的假汉语?
    而
    另外有些人则认为,文言文实在是太精妙了。不像是白话文一样,啰啰嗦嗦一大篇看得人昏昏欲睡,而是用几个简练的字或者一句话就能讲出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又或者说明一个非常深奥的道理。更有甚者,有些在文言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处,用白话文是怎么都解释不清楚的。唉,咱们现在用白话文,简直是劣币驱逐良币啊!
    这两种观点都未免偏颇。造物主和我们人类一样非常自私,如果真的有什么是完美无瑕的话,那么它一定属于他,而不属于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造物主给予这个人类最大的完美就是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要追求;因为我们一直处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所以才有了方向。
    既然没有完美的东西,那么也就是说,相似的事物之间必定是互有优缺,区别只是在于对于人类当时所处的时代等外在环境来说,哪个的优点更明显,甚至还会出现优点也是缺点的现象。
    这样我们不免要思考一个问题:文言文为什么会短小精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