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11. 一个打五个(第2/2页)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即便到了西汉末年,陈汤随便率支部队,就直接千里破匈奴王城,取郅支单于的人头,斩阏氏c太子c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话。
    同样是这个陈汤,在知道西域的驻军被数倍敌军包围后,非常轻松的告诉皇帝:“陛下根本就不用担心,汉朝的军队完全可以一个打五个,就算这些年来他们得到了一些我们的装备,一个打三个也不是问题,不出五天,捷报一定会传回来的。”
    这话不是吹牛,在西汉,汉人军队的战斗力对外一打五完全就是基本操作。
    一直到了汉朝末年,内部之间打死打活,任何一个势力对外族的战争,都是以绝对优势取胜。不说曹操袁绍马
    超这些人,就算在三国势力中排名靠后的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能打得乌恒鼻青脸肿。
    汉朝军队强大的战斗力,除了意志之外,装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尤其是弩兵,可谓天下无双。
    可是到了本朝,弩的发展却拐了一个弯,地位已经下降到了一款普通的小众兵器。
    “中军四千人,弩手四百人”,在本朝的军队中弩兵人数只占一成。
    占比低不说,弩兵还要随身携带刀具,等骑兵突入后也要上前用刀杀敌。
    本朝弩兵不受重视的原由比较复杂。
    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弩自身的技术和本朝主要作战思想两点。
    先说技术方面。在本朝,弩的更新并没有革新性的发展。
    工部侍郎杜佑编写的《通典》中就明确指出:弩的缺点“临敌不过一二发”,就要短兵相接,不适应机动作战。相较而言,弩比弓笨重,在远途奔袭战中,弩的重量成为将士们的负担。
    再说整体作战思想。
    自圣上往下,本朝将领喜欢硬实力打败敌人,热衷于短兵相接。
    技术革新不明显,加上不是主要的作战手段,弩兵在本朝成了一个普通兵种。
    作为军中实战型将领,在常固看来,弩这玩意已经是过时c被淘汰的东西。所以当白景明拿出弩时,才会问出“你搞这玩意干啥”的话。
    白景明微微一笑,说出了另外一番话。
    任何兵器,都和咱们平常使用的器械工具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哪种兵器是绝对的,都是在不断发展更新的。每一种器械,其根本性功能不会消失。只有你能否充分发挥它的长处,能否跟上时代,如此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