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两件家事(第2/3页)  高铁首席专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武文杰来说,第二个任务似乎比头一个更艰巨。

    以前听说过一些大城市有相亲角,活跃在相亲角的,不是当龄的年轻人,而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们怀揣孩子的照片和个人资料,在相亲角相互端详打量,搭讪询问。觉得哪位家长看得过眼,便上前过过话。

    这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家长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相当程度上能体现出家庭教养,当然在相当程度上也能折射出孩子的素质,其中也包括孩子的相貌、身高和体态。

    对武文杰来说,大学同学中有许多都多年没见了,相当一部分自打毕业后就再没见过。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相信每个人的外在都会有不小的变化,就连原来那么熟悉的老七,见面的那一瞬间,竟然也没敢相认。

    而三十年各自不同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生旅程,更会使彼此之间的思想认识产生比较大的差异。

    三十年前,一个班的同学,一个宿舍的室友,一同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大家共同的地方有很多,像是铁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同一批次的火车。经过三十年各自的磨砺,再次聚在一起时,相互间的差异会非常的大,正如火车运用在南北西东不同区域,各自经行了不同的路况,经受了不同的考验,也经历了不同的检(查)修(理)和维(护)保(养),台车之间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会有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当然也包含差距。

    同学之间,无论是差异还是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管差距或是差异有多大,同学四年的共同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彼此间的情谊,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丁娟娟所说的“知根知底”、“门当户对”,还是有其道理的。

    不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并非易事,这毕竟不是武文杰所擅长的。

    但不管怎么说,他在电话里还是应了下来,否则这个电话会没完没了打下去的。

    电话打完了,老七问武文杰:“你们可真行,都老夫老妻了,煲电话粥还那么腻。”

    武文杰当然不认可:“没什么,就是说点闲事。女性到了更年期,容易变得话多,简单一件事,翻过来倒过去地说,好像生怕你听不明白。”

    “你别只说妇女更年期,”老七纠正武文杰。“咱们男人也一样有更年期。啥叫更年期?就是从中年向老年的换档期,换档的时候肯定会不平稳。她们要换档,咱们也要换挡。只是女性换的时候动静大点,咱们换时蔫不出溜,好像没换似的,其实内在的动静也大着呢。这两年,我就觉得自己有明显的变化,概括一下就是—-如果用四个字,是‘力不从心’,如果用六个字,‘心有余、力不足’,如果八个字,就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如果要十六个字……”

    武文杰打断了老七的话:“要是再说下去,你得说到明天早上。还说我家丁娟娟话多呢,你也一样。”

    “说的就是一样的啊,都是更年男女嘛。”老七动动身子,让自己靠得更舒服些。

    武文杰接道:“没错,就是那样的,原来轻松能做来的事,现在做不动了。原来特别想做的事,现在不想做了。当然,其它的事不想做可以不做,工作还得拼命做。这是咱们这一碴人的宿命,赶上了,谁也跑不掉。”

    老七微微摇头:“这就是你我心态的不同了。你在工作中有责任感,有荣誉感,有使命感,而我呢,更多的不过是靠职业素养和为人本分撑着。”

    “也许是吧。其实我的想法也是一路变化的。在学校的时候,我的学习动力就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到工厂了,开始时也只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后来发现,自己居然在火车方面能干那么多事。嘿嘿,有点自我膨胀了。”

    说到这,武文杰做了一个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