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商业电影之我见(5000大章)(第1/5页)  从神雕群演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本土电影行业百废待兴,急缺人才!

    虽说各大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新人,很多还没得到妥善安排,但从目前总体局势来看,人才还是不够用的。

    电影行业相当缺导演,但更缺制片人。

    在国内,制片人很多时候充当的是导演的工具人。

    但各大制片厂,却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导演有好几位,制片人却独一位,而且往往是领导担任制片人。

    不过这种情况,制片人权利虽然很大,但因为是领导嘛,实际上也没干多少事,大多是制片助理跟导演打交道,这样一来,导演又手握大权了。

    制片厂出来的制片助理,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在后续拍电影期间,又逐步沦为了导演的工具人。

    当然,很多制片助理,往往也是导演专业出身,未来会从制片重新做回导演。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土电影行业,没有几位真正能称得上是制片人的。

    为此,各大制片厂一直想要努力维持的制片人中心制,最终沦为了导演中心制。

    而由导演中心制制作出来的电影,那电影质量,就完全由导演自己发挥了。

    电影质量变化很大,电影票房失败,甚至口碑、票房双失利的情况就频繁发生。

    进而导致各大制片厂赚不到钱,全靠上边拨款维持现状。

    除非就是中影、上影这样自带院线和电视台的,可以从院线和电视台抽调部分资金,填补电影制作方面的亏空。

    拍电影的,谁都想赚取票房。

    各大制片厂,尤其是如此,其中还有个八一厂。

    八一厂倒是不缺钱,可票房高了,就证明电影拍好了,这就是政绩啊,谁不喜欢?

    关键是,一直没拍出票房出色的电影啊!

    说实在的各大制片厂人才都不差,就是有点老,这就导致大多都衰败了。

    电影行业对于活到老学到老的电影人来说,那确实可以吃一辈子,但对跟不上时代变化的电影人而言,那就只是一碗青春饭了。

    其实,这些年各大制片厂也不是没有新血注入。

    可开放了都这么些年了,真正有本事的,谁不是出了校门,自己去闯荡江湖啊?

    制片厂的铁饭碗,在天之骄子们看来,不过是死工资罢了。

    所以,各大制片厂,有了些人,大多也是平平无奇之辈,亦或是混子居多。

    等过上一阵子,没了心气,那就更指望不上了。

    没办法,各大制片厂,只能找机会跟名导演合作,特别是香江那批人。

    结果被坑了的,那还真有不少。

    张然在化宜提出新导演战略,不止电管局有兴趣,各大制片厂也有兴趣。

    但现在一听张然还有一百个制片人的计划,那就跟感兴趣了。

    制片人才是他们真真需要的,因为制片人更好管理嘛!

    从性子上分辨,导演都太有想法了,越是名导演,越有脾气,越难合作。

    制片人却任劳任怨,多才多艺,还善于跟人交流、沟通,作为领导的,也肯定是喜欢制片人多一些。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大制片厂领导,对张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张然也不负众望,继续开讲道:“导演是特殊的,制片人是丰富的。

    导演大多专精一种题材,一种风格。

    就说香江导演吧,因为他从小生活在香江,耳濡目染,即喜欢打架,江湖,帮派,古惑仔那一套。

    假设我们要拍香江导演来拍主旋律电影,任由其发展,那么最终电影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大致上可能是这样的,两军不断搞谍报,中途杀几个叛徒,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