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
苏轼读完后都有些魔怔了。
不是他没有读过好诗词,唐诗好的大把,国朝也有很多好词,只是这些词是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写出来的,那这种惊艳程度就直接拔高了两个等级了。
苏轼正在胡思乱想,却听张方平说道:“这些诗词倒是绝妙,不过我想给你看得是这个。”
苏轼将张方平递给父亲苏洵一本大部头书籍,上面写着国富论三字,字迹不像是印的,而是一本手抄本。
果然听张方平道:“这是我在汴京的朋友给我抄送来的,这本书没有在市面上正式出版,但现在汴京相当流行。”
苏洵翻了一下,看到上面著作者的名字,忍不住咦了一声:“还是欧阳大学士的儿子欧阳辩所写的啊!”
苏轼和苏辙交换了一个震惊地眼神。
写诗词和写书不一样,诗词讲究才气,写书著作讲究积淀,没有大量的输入,根本谈不上输出。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伸着脑袋跟着苏洵看书,一开始就是欧阳修、王安石、包拯、蔡襄等人的序言,这几个人的人品道德都是有名的,他们来作序别人都信得过。
读了一遍序言,苏洵有些震惊:“这些评价很高啊!”
张方平得意道:“你可以再看看内容,就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评价了。”
苏洵先是打开目录粗粗扫了一遍,上面的名词大多不太认识,只觉得有些蒙。
张方平提醒道:“后面有名词和概念的释义,最好看之前把后面的释义先看一遍。”
苏轼和苏辙更加的震惊。
当一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新名词和新定义的时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是开山之作,因为在之前没有人提出这些理论,他才需要自己去制造一些新的名词,并且给出定义。
苏洵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闻言震惊道:“这……这怎么可能!”
张方平叹息道:“很难相信对吧,一开始我也很难相信,但寄给我书的朋友是个非常可靠的人。
上面写序言的人你也看到了,王安石,欧阳修,包拯,蔡襄,那一个不是道德君子,他们不可能说假话的。”
“可是,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皇皇巨著呢,难道他是所谓的生而知之者?”
张方平倒是来了兴趣:“还真别说,我那朋友在信里面说,现在汴京城里是有这种说法,说欧阳家的四公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呢。”
三苏没有笑,反而一脸的严肃。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