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跟着起什么哄?(第1/2页)  娘子送我上青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放在朝堂上来说,这千余石粮食实在不算是什么。
    可问题是,人家这些都是北安州本地的一些富贵人家捐出来的,而且发出倡议的还是一名女子,后面参与到这件事中的,也俱是女子。
    这就引人深思了。
    人家一介女流之辈,都能有这种与北安州同富贵的意识,相较而言,他们这些大男人反而往往无动于衷,这的确是令人汗颜。
    况且,这千余石粮食,对于在北安州服劳役的那两千多百姓来说,已经是很富余了。
    毕竟,他们只是需要吃饱饭。
    这千余石粮食,可真地是解了柳承恩的燃眉之急。
    柳承恩也是因为心存感激,所以才会上了奏折。
    不止是他,丁指挥使也一样上了折子。
    只不过,这一次丁指挥使在折子上主要是提及了知州夫人的善举,有了她的倡议,再加上这些夫人们的支持,今年冬大部分百姓们应该就可以住进温暖的屋子里了。
    因为现在大部分百姓们都分到了田地,再加上自去年开始柳承恩一直在大力地发展副业,所以百姓们这一年到头,总算是能有个盼头了,就算是今年手头上可能没有余钱,估计明年也就有了。
    最起码,大部分百姓们的口粮问题算是解决了。
    谈不上吃好,最起码能吃饱。
    “皇上,柳知州在折子中提到的冬小麦的收成也都报上来了。根据他上面所奏,新开的荒田中,收成最好的一亩地可得两石一升的粮食,而最差的,只得一石有余。目前他和户曹,以及当地的一些老农正在想法子试验如何提升田产。另有一些土地实在是不适合种田,便改为了种植药材和一些果树。”
    皇上也是看过这道折子的,只是如今由张正阳亲口说出来,更能让在朝的这些文官们知道知道什么叫政绩!
    别总是拿一套虚虚的论言来在这里应付他。
    看看柳承恩,人家才到北安州一年多,就能有了这么大的成绩,你们哪一个能比得上?
    这才是真正愿意给百姓们办实事的好官哪!
    “皇上,微臣昨日收到柳知州的最新奏报,他说在北安州的山脉中发现了几味极为稀有的药材,为了能保证这些药材不被毁坏,已经找了十余名老大夫一同进山,最终确定了这些药材的珍贵性,柳知州上折子禀报,目前已经封锁了几处区域,有关药材的种类c效用以及培植等等,尚需皇上再派几位御医前往。”
    皇上皱眉,还没等他说话,底下就已经开始有人不同意了。
    “皇上,微臣以为不妥。若是将这些地方封锁了,那里面的药材该当何人管束照料?还有,北安州远在最北,这里头牵涉颇多,还请皇上三思。”
    什么牵涉颇多?
    无非就是担心柳承恩再自己得了好处,这是明摆着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再说了,柳承恩上折子是请示皇上封锁区域的事儿吗?
    人家那是直接跟皇上要人呢。
    你说说你一个管刑法的,你跟着起什么哄?
    江元丰出列道:“皇上,据微臣所知,这北安州的山脉延绵,去岁柳知州能让百姓们通过自发上山来寻找一些山货度日,可见其心思之敏锐。这珍稀药材,微臣以为还是在太医院中选出几位有经验之人为妥。先前便曾发现这北安州的人参比其它地方都要长地好,而且药效也更为明显。”
    张正阳点点头,也同样出列,“启禀皇上,微臣以为江尚书所言极是。这北安州是最北边了,若是能在山中发现一些珍稀药材,于我大兴也是益事。只是,好东西定然会引来觊觎之人,北安州的东侧为真丽国,虽然一直向我大兴俯首称臣,仍不能大意。”
    这话说地再明白不过了。
    好东西,肯定会有人抢。
    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