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3章 善堂的孩子们(六更)(第1/2页)  娘子送我上青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关谣言一事,闻家处置了两名下人,而闻二公子则是毫发无损。
    当然,那是外人看来毫发无损,可是实际上,他却被闻家主禁了足,同时,将他手上的权利也都一并收回。
    前不久还为自己能掌管一部分生意而沾沾自喜的闻二公子,这一次是栽了一个大跟头。
    传播了半月之久的谣言,不仅未能对柳承恩的名声造成恶劣影响,反而让府衙借此机会将谢松一家处置了个干净,而且,连同闻家也一并跟着倒了大霉。
    对于苏锦绣来说,倒是意外地收获了白越起的示好以及忠心。
    有关暖棚的搭建以及里头农作物的种植,柳承恩也在底下让人大力普及。
    因为成本原因,所以大部分的农人都选择了在里头种粮食。
    比如说种一些苞米或者是小麦。
    因为北安州的气候实在是冷,所以对于暖棚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柳承恩自己的庄子上,则是仍然大量地种植果蔬。
    这东西的成本更高,对于温度的要求较为严苛,可若是种植一些苞米或者是地瓜,倒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了。
    种一些粮食其实倒是可以让百姓们的成本更低一些。
    “新屋舍的事情基本上都落定了。今年最多只能修建三期,余下的明年再说吧。”
    “四郎,北安州如今共有两处善堂,我想着,是不是可以由府衙出银子将善堂再修葺一番?去年善堂里就收容了不少人,今年只怕人数也不会少了。”
    善堂是州府必建之所。
    一般就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或者是一些年迈的老者会去的地方。
    当然,善堂的存在是必需的,可到底是不是能起到其最初的作用,那就要看各地的官员是否看重了。
    柳承恩初来北安州时,这善堂便有些破败,不仅仅是门窗不全,便是屋顶都是要漏雨的。
    去岁可是曾修葺过的,只是不知为何苏锦绣又突然提及此事。
    “前两日我去了一趟善堂,吃的虽然是粗粮,可好歹是能填饱肚子了。我瞧着人数又多了,后来差人问过,才知道前两个月有不少人是从陇西过来的。听说是走了三个月才到了咱们北安州。如今他们都是身无分文,这总是住在善堂,也不是长久之计。”
    “倒是我疏忽了。今年春陇西大旱,听说有不少的百姓们不得不抛家舍业,只为谋一条生路。当时只以为离我们这里太远,不会受到影响的。未曾想,竟然有人来投奔。”
    “我都问过了,有些是投奔亲戚来的,结果却是扑了个空,没找着。还有的则是处处碰壁,听闻咱们这里在开荒,也便跟过来了。”
    柳承恩的眉眼一动,“既然是有意开荒,为何却去了善堂?”
    苏锦绣白他一眼,“我刚刚说的话你都未曾认真听?那家中尚有壮年的,自然是早早地去府衙做了登记,也重新置办了户籍被安置了。可是这些个不足十岁的孩童,他们当如何?”
    柳承恩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善堂也是有规矩的。
    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蹭吃蹭喝的。
    十二岁以下,五十岁以上者,方能入其内。
    “你的意思是要给他们寻份差事?”
    “我看过善堂的登记了,十岁和十一岁的孩子现在有二十多个,等过了年,这里头大半的孩子便不能再住在善堂了。”
    虽然是叫善堂,但并不代表了就是不求回报的一味行善的。
    这善堂维持下来的银两,除了府衙之外,每年还会有一些好心的富贵人家给送一些银钱或者是衣物过去。
    不然,仅仅是官府拨出来的那点银两,可是不够的。
    “我也打听过了,这两处善堂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咱们北安州的街道司也有不少,这手底下可还缺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