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报官(第1/2页)  姐有良田三千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能够让‘应誓’的说法更站得住脚。

    第二日晚上,许六月和宗余又趁着月光,去了许金氏的娘家。将许金氏的父母兄弟,也给闹上一闹。

    许金氏的娘家就在附近的村子里,走上两盏茶的功夫也就到了,并不算折腾人。

    只是夫妻二人的手段虽狠辣,但也知晓不祸及旁人。

    所以,剃光头变太监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在金家人的身上。

    虽说金家在他们的村子里,也算奇葩之家。可说到底,不也没害过许六月吗?

    许六月爱憎分明。

    害过她的,她不会忘。与她没什么瓜葛的,她也不会去寻人家的麻烦。

    只是一夜之间杀光了金家人的牲畜,再将那鸡血鸭血,泼得满屋都是。

    院子的围墙上,更是用毛笔染上了鸡血,写着‘坏事做尽,自有天收’几个大字儿。

    根本就不用出人命,光是瞧上一眼,就够让人害怕了。

    把这事儿干完后,许六月身心愉快。

    踏着月光回家时,一路上都哼着小曲儿。

    宗余在后头跟着,也觉得这两日做的事情挺有趣的?

    昂……

    他一定是疯了?

    若是让身旁的亲信知晓,他竟会在半夜偷摸进别人的屋,杀光别人的牲畜。

    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

    许家的男人都倒了。

    还站着的那几个人嘛,许芬芳是个搅屎棍,许元宝是个只懂得仗势欺人的熊孩子。

    许金氏呢?还在为了自己的‘誓言’而瑟瑟发抖,不敢再乱说一句话。

    只有许刘氏,还算能拿个主意,但脑子也不大清醒。

    在经过一天一宿的挣扎后,她最终还是决定要去镇上报案。

    于是,次日一大早,连牛车都不坐,就步行到了镇上。

    宁国的律法严苛,上到州府、县城、下到镇里,都设立了衙门。

    只是镇上的衙门是小衙门,只有那么几个衙役,直接归镇长管着。

    若是小事儿,镇长自己看着判就成。若是大事儿,再上报到县里。县里搞不定的,再上报到州府。

    这一层层下来,都得由衙门那头来办。状告者,是不允许自己私自跳层报官的。

    所以很多时候,基层的百姓出了事儿,都不愿意走报官这一条路。

    一来,是报官不容易。

    二来,则是因为,即便你报了官,镇上的衙门也未必能帮你将事情查个清楚。

    若想走县里的衙门,除了要镇长那头的批文外,还得自己亲自去县城走一趟,重新击鼓鸣冤。

    县里头升堂,若觉得这事儿值得追究,便会派县里的衙役来调查案件。

    若觉得是小事儿一桩,很有可能就会直接打回到镇上。那么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

    当然,也有更倒霉的。

    比方说,状告者一旦被县令大人认为是在胡闹的话。那么莫说调查案件真相了,直接当场给你几个板子也是有的。

    报官这种事情,劳民伤财不说,还费时间。

    以至于大家伙儿都是按照各村的村规来行事儿,鲜少走报官这一条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报官’二字儿变得格外神圣。哪怕常常被人提起,却不见有人行动。

    但凡有人真的行动了,那一定会在附近的村子里,乃至镇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不?

    许刘氏也明白这个道理。

    更何况,这老虔婆嘴硬。

    她口口声声说着,自己没做过什么错事儿。

    但心里头却比任何人都清楚,她对自家闺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