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逆天的运气(第1/2页)  重启197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今天的收获,张卫东对后天文物商店上新充满了期待,不过他也明白,像梅瓶和文昌神像这种古董,是可遇不可求的。

    即使是第一时间赶去淘宝,遇到这种档次的珍宝机会也不会太大。

    老头真是天生吃这行饭的人,一出手就找对了正地方,给自己带来天大的惊喜。

    可是现在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出来了。

    照这种收古董的架势,他很快就会没钱了。

    从上海过来,转让店铺加上攒下的现金,有二十三万,都被带到了京城。

    钱看着不少,确实也不少了,原以为能支撑很久了,可是京城的古董太多了,真想放开了收,这些钱根本不经花的。

    所以,他必须保证稳定的现金流才行。

    京城的钱不能动,又收拢了皖北城的生意,自己全部投到深圳的彩电厂,建工公司现在也是负债经营,想还清三十万的借款,需要一段时间。

    至于电视机厂,想见回头钱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做电子厂是特别烧钱的行当,大部分的专利技术都是国外的,使用需要支付高昂的专利费,深圳的电视机厂其实就是一个上了点规模的组装厂,拿到了正规的执照而已。

    无论是产能还是规模都算不上大厂,暂时的话也只能借着卖方市场的机会赚几年钱。

    真想沉下心来做彩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全心的投入,他不准备这样做。

    操作难度太大了,不管是长虹还是海尔都还没出现呢,更别说创维康佳了。

    想挖专业的人才都没地方去找,没有专业人才,谈什么产品开发。

    79年,敢和汪启南敢启动彩电项目,打得就是组装的主意。

    他们俩的底牌是一名熊猫电子的技术大能曲文光,被调派到汪启南的手下,全面负责彩电厂的业务,这个人张卫东没见过,但是听到是这个人的名字以后,他就决定加入。

    曲文光在电视机厂的作用,也不是从事技术工作,他的工作是从全国协调采购电视机元器件,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懂技术有渠道的专业采购员。

    这时候,电视技术最成熟的是熊猫电子,这家企业可以说郭嘉电子产业的发源地,开国领导人唯一考察过的电子厂。

    可就连他们现在也只能生产黑白电视机,上马彩电项目还要再等几年。

    至于北洼村的两个厂,肥皂厂的分红要到年底,按照张卫东的股份,也分不到多少钱,电热毯厂今年能勉强生产出来就已经是成功,赚钱,还要看市场的反应。

    怎么办?

    目前唯一有可能赚钱的地方看来还是深圳,京城的安稳生活注定与他无缘。

    张卫东起床楞了一会,太阳已经老高了,走出屋黄氏就走过来说:;乖孙子你起来了,快吃饭吧。

    她拉着张卫东进了厨房,端来一碗小米粥,又拿了二根油条一盘包子说:;都是热的,你快吃吧。

    ;这么多,我也吃不完。

    ;什么吃不完,男孩子就得多吃,吃得多,才能长得高高的,早点娶媳妇给我生重孙子。黄氏的目的十分明显了。

    ;你又没让五叔和爷爷他们吃吧。

    ;他们可没福吃这些,吃了得折寿。这话说的,很农村妇女。

    这个家唯一能吃这些的,就只有张卫东,连张秉忠都不给,为啥,包子油条多金贵,都要花钱买,钱都是她大孙子的,谁都不能用。

    张秉忠他们天天只能吃杂面窝头和棒子面粥,每次张卫东说的时候,黄氏就说:

    ;在家的时候,天天就吃一顿饭,现在一天三顿饱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天天要是再吃大米白面,啥家庭吃得起,我们吃的还不都是你的钱,当长辈的不能丧良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