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5章 斗蟋蟀(第2/2页)  极品捡漏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深入人心。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许多僧尼亦雅好此戏。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与金钱挂上了钩。
    在许多地区,甚至有‘蟋蟀赌-场’,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三百块,而提供场地和保证竞赛公平的庄家,还要场场拿走百分之五的抽水钱。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
    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
    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有时甚至是迷-幻-药之类的非法药物。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一百天,精心饲养的也延寿不了多久。再加上斗蟋蟀必定有输有赢,输一场,没准你的蟋蟀就缺胳膊少腿了。
    因此,蟋蟀属于消耗品。
    黄婆婆这样的家境,能经得起黄立齐隔三差五换蟋蟀、打激素、输比赛?
    黄婆婆累弯了腰,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全他妈喂了蛐蛐儿了。
    什么?只有夏末、秋天,斗蟋蟀才流行?
    那冬天和春天,黄立齐是不是能帮母亲分忧?
    不好意思,不能。
    赌棍,有一头算一头,全是猪狗不如的畜生。
    春天和冬天,黄立齐不干活,在家研究怎样饲养才能让他的蟋蟀变得更强壮、打起架来更猛。再或者,他捧着纸笔,帮明年要养的蟋蟀制定战术战略。
    然后,他就窝在床上,看与斗蟋蟀有关的电视节目,期盼着秋天的到来。
    黄婆婆一年赚的辛苦钱,全被黄立齐用来购买蟋蟀、购买给蟋蟀打的激素、购买养殖蟋蟀的蛐蛐罐、购买引诱蟋蟀战斗的引棒。
    以及,他参加赌斗,赢了好说。输了,得交钱。
    外加给蟋蟀赌-场的抽水。
    不光花光家里所有钱,家里的负债,还一年比一年多。
    斗蟋蟀,早就是有钱人玩的游戏。黄立齐没钱,他的蟋蟀不是啥名贵品种,除了被虐,等待他的不会有第二种结果。奈何这个畜生,偏偏乐此不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