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1 双双大突破!(第1/2页)  我真不是科技巨星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年轻的创始人,真是雄心勃勃啊!    一个半导体公司的老总推了推银边眼镜:“据说,一条龙公司正在探索18英寸的晶圆,传闻是不是真的?”    前段时间就有消息在网上流传了,震惊了整个业界!    当今世界还没有工厂,敢去做18英寸的晶圆,陈耀想要第一个吃螃蟹。    陈耀坦然说道:“是的,公司已经正在研发之中了。”    老板惊愕,他有些不理解:“18英寸的生产线要投入上百亿,对整个半导体行业影响更是巨大,你真觉得有做出来的必要吗?”    现在的12英寸挺好的,这些半导体老板都没什么升级动力。    如果真要是跟随陈耀的步伐去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会导致公司亏损的。    陈耀说道:“晶圆的直径越做越大是趋势,只要经过阵痛,就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当初,整个行业从8英寸升级到12英寸不也经历过阵痛,现在12英寸都已经是主流了。    陈耀笑道:“就像是5G,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我们要进入5G时代。”    “众所周知,5G基站的成本更高,运营成本也更高,资费也要比4G高,为什么还要发展5G?”    “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必然趋势,它是可以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至于成本,随着技术的突破,大面积推广开来,价格也会降低。”    诸位老板面面相觑,感觉他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    只是,还不能消除他们的忧虑。    陈耀说道:“我公司会帮助你们降低成本的,只要生产设备成本降低了。”    “是现了18英寸晶圆的量产,我们就可以引领世界!”    将近百年的时间,一直都是米国在引领世界的半导体工业,从4英寸,5英寸,6英寸,再到8英寸,和现在的12英寸,都是米国在主导。    为什么,华夏只能跟随人家的步伐升级?只能跟着人家的背后走?    18英寸时代,是个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除了晶圆,眼下,陈耀最关心的还是芯片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的芯片生产,还被米国死死掐住,难以生产高端芯片。    虽然陈耀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光刻机,但顶尖芯片不是光靠光刻机就能搞定的,生产工艺不行,照样做不出来。    就像是三星,他们可以拿到最好的EUV光刻机,但在7nm工艺的芯片就比不上抬积电。    提升生产工艺的同时,陈耀也会帮助供应商强化他们的技术水平。    目的,要打造一条完全不依赖米国的生产线!    长远来讲,不但要摆脱依赖,还要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先全球,主导世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进程。    不是自己依赖他,而是他反过来依赖自己,到那时候整个格局就逆转过来了。    从会议室出来,陈耀走进了实验室。    此刻,穿着实验服戴着口罩的周威明,正看着面前的屏幕,监视着半导体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    这个实验室,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第三代半导体。    玻璃里边正在做测试的材料,正是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    相比于“硅”这种材料,许多人对氮化镓还比较陌生,其实,这种材料已经进入到许多人的生活了。    现在许多手机快冲充电器,用的就是氮化镓。    相比于硅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以承受更大的电压,充电器的体积也可以做的更小。    周威明在实验室测试,用氮化镓充电头给电池充电,最高可以到达1500W,一分钟就充满了。    当然,这么大的功率,手机电池也要承受得住才行,别说会不会爆炸起火,这么充电,电池的寿命也用不长。    所以,研究新一代电池也是团队接下来需要突破的技术。    “陈总,你来了。”周威明转头发现,陈耀默默站在一边看着他做实验。    陈耀问道:“研究进展怎么样了?”    “很顺利。”周威明疲惫的脸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