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第2/3页)  大流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武进去“兑现”他在史家荡大战的诺言,自个却返回大堂坐等收钱。
    身为扬州城实际的主人,大年初一,这城中的官吏士绅和有钱人如果不来给陆头领拜年,陆头领就一定会去给他们拜年。
    那样的话,性质就不同了。
    整整一个上午,位于扬州东城的这座沈家大宅门外的车马就没停歇过,扬州城有头有脸的几乎都来了。
    一个上午,陆四收到的红包就多达七万余两,其中最大的一笔是扬州知府谭文道送来的一万两。
    不过谭知府这一万两有点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意思,因为扬州的府库现在姓了淮。
    吃完午饭,陆四什么地方也没去,而是来到位于扬州西门的城中最大铁器坊于氏铁厂。
    于氏铁厂在腊月二十九被淮军征用了,不是无偿,而是重金征用。
    陆四成立了淮军铁甲卫。
    铁甲卫的统领是福建人黄昭,副统领同样是福建人杨祥。
    陆四完全照般了郑成功在南明抗清战争中创建铁人兵的经验,命黄昭和杨祥在全军之中选人。
    入选条件很简单,就是以能力举三百斤,并沿教场绕行一圈者为准。
    选拔范围是整个淮军在扬州的兵马,包括新到的新一营和那几千南下河工。
    凡入选者,陆四给每人每月三两银正俸,并一天两顿肉。
    明制一斤十六两,故实际一斤要比后世一斤要多,陆四原定是能举一百五十斤即可,但黄昭却说必须三百斤。
    三百斤是什么概念,陆四反正做不到,他也不认为淮军中能有多少人做到。
    结果,入此标准者竟有五百余人。
    这让他再次意识到这个时代人的体力是远超后世的,如在运河挑泥两百来斤一个来回奔跑而不喘的蒋魁。
    事实上郑氏在创建铁人军时,选拔条件更高,乃是“以五百觔石,能举起遍游教场者”,这个重量远超陆四的三百斤,结果郑氏于全军得五千力士,从而奠定铁人兵基础,此后接连于镇江、厦门重创清军,斩真满州近两万。
    尤其是厦门之战,真满州阵亡将领达八十余,三品以上达28人,参战一万余满兵大半被歼,这对当时男丁总数只剩不到五万的满八旗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次年正月,受此巨大打击的顺治离世。
    如果不是西南永历弃国,大陆抗清斗争陷入低谷,郑成功决意退往台湾,南明抗清斗争将持续更久,迎来三藩之变后,历史将又一次改变。
    可惜,清有大气运。
    郑氏于全军择力士,皆多年征战悍勇之卒,陆四的淮军草创,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亦或战斗经验都不及郑军,因而黄昭能选五百余人出来已是难得。
    人有了,还得有盔。
    盔须铁盔,否则何以叫铁甲卫。
    整个扬州所有的打铁厂包括商人手中的生铁、熟铁几乎都被淮军采购一空,能够打铁制甲的工匠也都被征用到于氏铁厂。
    为了让这些工匠们能够安心负责给淮军打造铁盔,陆四直接先给每人发五两银子,并将他们平日的工价提高一倍,初一更是又发每人二两红包。
    如此,加上淮军入城之后并不扰民害民,铁匠们自然愿意为淮军效劳。只是,打造铁甲不是打锄头等农具,而是需要极高的锻造技术,因此哪怕有样品摆在铁匠们面前,他们的效率也很慢,保守估计,一天能打出两三付铁甲来已是了不起。
    毕竟,按陆四的要求,除了铁盔、铁铠外,还要打造两臂、裙围、甚至铁鞋,除了脚面是暴露无铁保护外,全身上下都要罩于铁甲之内。
    这个难度很大。
    负责督造铁甲生产的是那位自愿追随淮军的山阳知县罗吉英,他原本是可以离开的,但见淮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扬州,这位罗知县竟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