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下船,就打谁!(第2/3页)  大流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同样不例外,但这次他给谢金生配了两个助手。
    一个就是临战不喜穿甲,只喜手执双斧的西溪郭啸天。
    一个是史德威部下的操守官蔡一清。
    留郭啸天协助谢金生的原因是,补入新一营的河工有部分就是郭啸天的人(乡亲),有他在可以更好的指挥协调。
    并且,郭是一员猛将。
    陆四自认在有铁甲可穿的情况下却不披甲,只凭血肉之躯和敌人硬战,他做不到。
    郭啸天能做到。
    那是真正的视死如归。
    后者则是陆四觉得蔡一清这个操守官不错。
    明军中的操守官是个临时职务,并不常设,多为军纪镇抚,或分守一地。蔡一清在史德威手下管的就是军纪方面的事,另外于钱粮辎重方面也有分管。
    新一营近三千人,指挥谢金生和郭啸天等都是文盲大老粗,没个会写字的人帮衬肯定不行。
    再者,守仪真也得和城中方方面面打好关系,所以由蔡一清这个原明军操守官来负责肯定再好不过。
    于守城方面,陆四又交待了一些他认为可以实施的部署。
    如在城中安置大锅熬煮热油,甚至是粪汁;于城上多置石灰,若明军攀城可撒石灰以呛其眼;使用长兵器,如在竹篙顶端绑上镰刀或铁钩,用以割断或钩倒明军攀城的云梯;城头垛口上可加门板用以挡箭...
    大致十几条守城办法,其中有一条“火烟法”是陆四借鉴福建兵守淮安时的法子。
    当时这个办法是淮安知府吴大千想出来的,就是若敌军以强盾双甲冒死抵入城门洞,城上无可奈何时就可从城上多扔蓄有火药的棉被,火箭点燃可将敌军从城门洞中逼出。这些守城办法陆四同时也叫人给宝应的侄子广远送了一份。
    安排完仪真的一切后,陆四便与众人离别。
    “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走时,陆四没和谢金生、郭啸天多言语,双方简单一句便是四目相对,尔后各自点头示意。
    这是鲜血铸就的信任,一句交给你们就行。
    ..........
    仪真离扬州并不远,估摸也就六十里左右,万一仪真这边真的吃紧,陆四又能抽得出人手,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及时救援。
    陆四手头的人马不多,从高邮出发时他带了2500多人,史家荡一战死伤七百多,战后又收编了四千余明军俘虏,迅速扩充到六千人。
    下扬州后,谢金生带着漕队和河工赶到,使得在扬州的淮军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两千余。
    只是,其后程霖东征泰州带走3000人,谢金生驻守仪真又要3000人,账面上陆四手头可用人手大概在六千人左右。
    如果高武传回来的情报没有失误,南都方面的确是两路兵马进军,那么扬州的淮军兵力是不及这两路明军任何一路的。
    但是,淮军的实力并不比明军差。
    在这六千人中,有陆四从全军精挑的,可以说是目前淮军最精锐的存在——铁甲卫。
    虽然目前为止连同缴获和于氏铁厂不分黑夜赶工做出的铁甲一共才56付,真正可以称之为斩马大刀的也就60多柄,然而铁甲卫的每一个士兵都是淮军最强悍的存在。
    哪怕现在没有铁甲给这些铁甲卫穿,陆四相信这几百个大力汉子聚在一起也绝对够明军喝一壶的。
    因为明军随时会过江,铁甲卫随时需要出战,所以除了命黄昭和杨祥加紧操练铁甲阵外,陆四已让罗吉英快速改装斩马大刀。
    这种改装简易斩马大刀就是在淮军现有长刀基础上加长木柄,使刀立起时总体长度近乎和士兵平齐,达到后世计量体系的一米八左右。
    因为急需缘故,简易斩马大刀用的木柄是普通的杨树和柳树柄,无论是强度和韧度都无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