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怒其不争(第3/4页)  鬼谷神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否大人虽然算是吴王帮凶,可最终却也未造成大祸。

    看伯大人心有悔意,你也该扶伯大人进来一坐才是。”

    化蝶见伯否头须斑白,心有不忍,所以就想给伯否一个台阶下。

    “哼,蝶儿,你不必为他说情。

    人之恶意,只在一念之间,非要有其恶行。

    若我对他还如此礼待,那就是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忠奸混淆。

    蝶儿,你是不知,昨夜因受水之困,数十个百姓无辜丧命于逃生地道之中。

    而且为带百姓逃离,在打开剑冢之门时,又有十数个百姓及江湖兄弟丧命于机关巧设之下。

    这些人的妄死,虽然并不直接与伯大人有关,却也因他恶意而起。

    吴王之心有如野兽,为除掉我,宁可妄杀万人,却也不放过我。

    难道我鬼谷王禅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竟然会让他如此忌惮吗?

    不!这并非吴王欲置我于死地之因,想杀我还是因为他内心那股欲望。

    贪欲之下,就会滋生罪恶之念,就算是对生养吴国王室的百姓也是一般,从不怜悯苍生之苦,其心可诛,其行可戮。

    而他作为吴国重臣,享上卿之礼,却对君王恶行不劝不阻,其罪可诛。

    想当年商纣王本性贪恶,可大商朝堂却也不泛比干伯候如此忠心之人。

    对君王之恶宁死也要阻止,这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伯大人助纣为孽,实不值得蝶儿你可怜他。”

    王禅一想昨夜的情形,心里还是十分痛心,如此义正辞严的痛斥伯否,并非不懂礼义。

    天地大道大于礼,若无视天地仁爱之道,却拘于礼,那是迂腐之行。

    此时王禅之语,对伯否来说也是提壶灌顶,当头一棒,而并非有意为难伯否。

    他的每说一句都是事实,也都是实理,正是痛心疾首,哀其不幸,却也怒其不争。

    伯否听王禅一讲,也是面带悲意,身子发抖,十分愧惭。

    而化蝶听王禅面带悲怯,也知道王禅体恤昨夜那些妄死之人,如此说来,并无过错。

    “伯大人,你此时还好吗?,

    既然已来,小子今日就把话说明白一些,也不惧你年长而尊的身份。

    此时我知道你已有悔意,而且吴王对你也心生顾忌。

    想来此次出征,一定已委你重任,让你当吴王副帅,随吴王亲征越国。

    所以你自家事自家清,知道吴王是想借伐越之机除掉你。

    而你却并不想死。

    可你知那万余百姓,虽有贪欲,却也罪不至死,你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

    还有为救这万余百姓牺牲在地宫中的江湖朋友,他们的仁信侠心,可否让伯大人有一丝自责?

    吴王此次的恶行,恶意恶行皆实,百口莫辨,实比商汤还要残暴一些。

    他要你死,就是要保全他一生打下的微名,让世人只记他对吴国做出的贡献。

    实也是欺世盗民,难掩其滔天之罪。”

    王禅此时并不忌讳,而是要把此事之理说清。

    没有造成万余人死,并非伯否之功,反而是他之过。

    一切或许都因王禅而起,可恶行却是吴王与伯否亲自实施。

    若是换作普通江湖侠客,那么此时的伯否连辨解之词都没有机会说,就可能身首异处了。

    “鬼谷先生大义之责,老身无话可说。

    好在苍天有眼,未酿成大祸,伯否实该上恤苍天,一死以谢天意,难释罪责。”

    “罢了,你也老了,我不为难于你。

    昨夜死了的几十个百姓,就由伯大人出钱安抚其家人,也算你赎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