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四章佯攻之计(第3/4页)  鬼谷神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其右侧翼,也就是靠近忘欢峰前,有三万精兵,驻守在界河之边,有动向正在汇聚于此地。

    顺着界河,在上游靠近我吴国边境之地,也有二万大军严守,此时动向却不明。

    三股大军相各相距二十里,都有可能突袭我驻守的五万铁甲。”

    吴王一听,脸带微笑道:“我就说,勾践小儿不会如此费心,若真是十万铁甲,他又何必还要跟本王作戏。”

    吴王是想,若真是聚集十万兵甲,那么对于吴王来说,就是不想办法攻越了,而是要想办法防住这十万越国铁甲,两军如此对峙,就如同悬在吴王头上的一把利剑一样,随时可能斩下。

    此时一听,心里还是松驰许多。

    “王上,其它二股越国大军,若要汇聚此地,以骑兵来算,不足半个时辰就可与此时的越军汇和,并非难事。

    而且依此来看,三路越国兵甲都陈兵界河之上,随时可以渡河攻吴,三路大军同时攻来,我五万大军会被包围被切断退路。

    所以勾践所说十万大军,其实也并非虚言。”

    伯否虽然领兵能力稍差(与吴国其它二位重臣相比。),刚才所说却也是实话。

    若是大战一开,两股大军分两翼袭来,吴国现有五万铁甲必须难与顾全,到时候首尾难顾。

    而且界河上游的二万人马,还可以轻装过河,并不与现在对峙的吴国兵甲纠缠,直接偷袭吴国都城。

    并且此二万人马,也可防着吴国善于水战的吴都兵甲来援,实也是十分稳妥之举。

    (围点打援也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兵法策略之一,若围住吴王亲帅的五万重兵,而歼击来摇吴都兵甲,也不失为一招上上之策。)

    吴王一听,刚刚缓和的脸色又开始变得难看起来。

    作为吴王,一生戎马,当然知道伯否所说其实与越国如此布防的意图十分接近,所以心里的忧虑也开始漫延。

    可正当吴王想为自己刚才所说作一番辨解之时,却听得外面人声再次鼎沸。

    中军大帐外,兵甲奔走,一时之间,整个吴国境内顿时紧张起来,如临大敌。

    而越国边境一侧此时也是战鼓齐鸣,地动山摇,像是越国大军已开始进攻吴国一样。

    吴王一惊,此时的越国进攻战鼓却也正好印证了自己刚才的疑惑,为何越国陈兵十万却并不主动进攻。

    那么现在越国进攻就也说明越国其实并非真正的想防守,而是以待时机进行偷袭。

    十万大军若是夜间偷袭,不仅可以把五万吴国铁甲冲个支离破碎,而且还可以掩盖其真实意图。

    趁乱之机,说不定会有一部分顺道直扑吴都,如此一来,吴王亲率的五万吴国兵甲就会进退维谷,陷入困境。

    “快,越国偷袭,一定要把越国大军拦在边境之外!”

    吴王说完,也来不及披甲,提起身边的吴钩,就冲了出去,骑上战马,朝边境之处冲去。

    而孙明与伯否都同时跟在后面,身后护卫亲兵二千人也都从中军大帐冲出。

    吴国全军立时准备作战,反应十分快捷。

    可当吴王赶到边境之时,才发现整个边境之外,越国境内,一片漆黑,无一个越国兵甲越过河界。

    只是在对面,一直传来数百战马,兵甲奔跑,还有战鼓齐鸣的声音。

    原来,此时的战鼓之声,却是越国的佯攻之计,同样也在扰乱吴国兵甲休息。

    吴王身后跟着吴国五万大军,却只是望着黑暗的对面,灯火时隐时明,而战鼓之声却是十分高亢。

    “王上,是越国的佯攻之策,不必为虑。”

    伯否此时似乎还是比较镇定,有意提醒吴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