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八章君臣合作(第3/4页)  鬼谷神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谋,却是为这一些重臣而谋。

    若真为楚国,那这些重臣当自有责任赎回流落列国的楚民,之所以有流民,难道这一众朝臣不责任,若楚国无恙,何人愿流落他乡。

    赎回这些楚人,以增国力,楚国强大,也才能保证这一众朝臣可享荣华,由他们赎回,就代表楚国赎回,何必再用国库回赎呢!

    其二,楚国地广物丰,却荒芜四野,实辜负上苍恩泽,若它日列国来袭,国无民民无兵,又如何抵抗,难道说可以凭这朝中重臣家中所堆真金白银去可以与对抗列国的轻骑快马吗?

    当年吴国攻入楚都,至楚国百姓流亡无助,才远逃他乡,成为列国奴仆,被肆意买卖,你们这一众朝臣又在何处,此实是楚国之耻。

    当年若不得申公与王上求得秦国与越国出兵,此时想来,今日大殿或许已成列国王候府邸,又何来这一众朝臣还可在此商议国事,又何来这一众朝臣可以为保一己之利而公然置楚人于不顾呢?

    此正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理,前车之鉴,当可汲之。

    若楚国灭亡,国破之时,所有楚人皆会成为列国奴仆,想这朝中众臣纵是世代荣耀,又凭何人来保,纵是再多的金银怕也轮不到诸位来享受了,无民何以成其国,难道这个道理朝中众臣不知吗?

    刚才王上一心为所有楚国重臣而谋,却有人并不乐意了,想来是因为这些重臣怕花光了国库之需,关乎楚国存亡,如此看来诸位重臣之心已了然,刚才口口声声为了楚国,实是只为一己之私而已。

    在此微臣建议,每年指令各封地权贵世族之家按其家奴数量比率,赎回流离列国的楚民,让他们回归楚国,这才是真的为楚国谋算。

    而王上把刚才所提国库回赎之资用在开荒拓地之上,以供这些回归楚民独立耕种,以增加国库收入,这样才能一举两得,真正的让王上有民可用,有兵可征,有国可保,也才能保得这一众楚国重臣,楚国基石世代权贵可以高枕无忧。

    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回赎流亡楚人,也可以为诸位重臣谋得贤名,远传列国,吸引更多因战乱而流离的百姓自愿投奔楚国,充实楚国国民,这样一来,正是互助而互利,也才能真正做到民富国强。”

    王禅正是先抑后仰欲擒故纵,先驳楚王的旨意,再驳斥跪地这些权贵的荒谬之理,最后再增加重码,变本加利。

    用分析利弊得失,存亡关系,实让跪在地上的一众权贵朝臣听得冷汗直流,胆颤心惊。

    就连坐在椅上的子西听也是面色茫然。

    对于刚才王禅的话,他是无可辨解,刚才王禅正是从他的话作依托,才得出如此结论。

    刚才他说这一众朝臣是楚国之基,是楚国国库的保证,而他们谏议是为楚国而谋,那么楚国国库空虚,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祸首。

    楚国数年战乱,至百姓流亡,他们当然的责任也是首当其冲。

    若楚国被灭,那么这些权贵的下场或许比百姓更加悲惨,不仅荣华权贵不保,而且还会同样沦为奴仆,被列国买卖,与现在流亡的楚人无异。

    这就是皮与毛之理,因此王禅才得出王上为私的结论,就是要让这些权贵自主赎回流离在列国的楚民,而且还要依着各分封之地的农奴数量,依率赎回,这样比之刚才王上的办法又更加苛刻,而且也更回合情合理。

    子西与一众权臣若要推翻王禅之说,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而这些朝臣也就不是楚国基石,更不是楚国国库之源,那么楚王用国库回赎又与他们何干,他们刚才口口声声为楚国存亡之说就是一句空话,屁话。

    如何选择,现在难题反而不在楚王,而在刚才反对楚王旨意的这些楚国权贵世族了。

    “听左相一言,本王实在惭愧至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