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通判宝物失窃案(第2/4页)  我在聊斋养妖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临时加科称做恩科。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乡试的主考官分为正副两位主考官,全都是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除此之外,各府衙的官员,也会抽调人员一同参与,组成一个临时机构,主持乡试。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而考试的地点,各省多在城东南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而学子们考试的场地,为考棚,又叫“号房”,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

    乡试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

    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

    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

    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乡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从考试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经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核心内容。

    不过,由于皇帝偏好道家,如果能够在文章中加入道家思想,或许能够取巧获取高分。

    当通判把所有关于乡试的事宜简略的说了一遍之后,他又说道:“这一次的乡试,我听说,是由内阁学士吴宗人和徐长青充任正副主考官,而这吴宗人,正好是我们老吴家的宗族,我倒是颇为熟悉。”

    易鹏一听,不由正襟危坐起来,看来这一趟还是有收获的,说不定能够弄到一些内部消息。

    通判把这两个内阁学士的喜好品性大致说了一遍,说白了,这两个内阁学士,都是严嵩两父子的党羽,算不上什么忠臣,但是也没有坏到哪里去,就是两个胆小怕事,跟着严嵩混的两个读书人罢了。

    这样的人,大多善于察言观色,因此肯定时常揣摩圣意,这样一来,易鹏大致弄清楚了,他应该怎么做了。

    和之前院试一样,在八股文里加一些道家思想,让这两个内阁学士视若珍宝,给他一个高一点的排名。

    聊完了正事,他们又开始相互说起了闲事。

    这时,通判叹了一口气,似乎心里压着什么不太痛快的事情。

    易鹏不由故意说道:“通判大人,小生平日里除了埋头苦读之外,还精通一些法术,如果大人遇到什么困难之事,可以招呼小生过来,说不定能够有幸帮助大人。”

    精通法术?

    果然,听见易鹏自称自己精通法术,通判的眼神不由一亮,仿佛是看见了什么希望一样。

    吴生也在一旁保证道:“世叔,我这位兄弟的确擅长法术,前不久我们路过一个村庄……”

    随后,吴生便把易鹏在村庄里抓住了一只大蜈蚣精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吴通判知道自己这个侄子的人品,他都这么保证了,看来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

    如果对方真的擅长法术,说不定自己的问题真的能够被解决呢?

    于是,吴通判说道:“说起来,我还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