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这场盛大的宴会,自然被后世史书纷纷记载其中。
当然,每每提及这铜雀台的时候,已经有了上帝视角的史官门,都没有忘记说起铜雀台建成真正的功臣——那位名声与曹操并驾齐驱,甚至后世更有愈发超越之势的易小天。
而这,自然都是后话了。
——
铜雀台建成之后,自然引来了诸多文人雅士的光顾。
曹操也难得的在邺城待了许久。
自赤壁以来,第一次有机会跟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相处了一段时间。
其中肯定会诞生不少问题。
曹操年老确实不假,如果没有汉中这场大胜,或许一如另一个时空的曹丞相那样,“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这样的情绪之下,会直接收心开始将重点放在继承人的培养之上。
不过好在是有了易小天的帮助。
重燃了信心的曹操,加上有了二乔的盼头,曹操似乎在这个年岁,焕发了他的第二春。
当然也自然而然的压制住了几名继承人之间已然开始浮出水面的争斗了。
只是,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曹操一直没有过问过易小天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而易小天也从未在瞒爷的暗示下,说起什么。
“遵照祖制,树元立嫡,仅此而已。”
谁是嫡长子,谁就继承,就这么简单。
因为易小天的话,偏离了人生轨迹,得以存活下来的曹昂几乎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
确实,不论是群臣之间的口碑,亦或是曹操自己的倾向,这位宽厚仁义的大公子,几乎消去了曹操其他任何一个儿子夺嫡的可能性。
不过…这并不代表某几位颇有自己想法的公子就会这么放弃了。
在这幅平静的景象之下——实际上已经有某几位公子开始默默地招揽部下,拉拢门客了。
表现在表面上,则是铜雀台人声鼎沸,日夜尽是赋诗论道的声音。
好不热闹。
——
除开这些隐藏在奔流之下的暗潮,天下局势仅有一处不明朗。
哦不…应该说是一人。
这一年,易小天就像是凭空蒸发了一样。
曹营之中的某些知情人,多少听说过易小天的动向,听说他似乎在襄阳附近出现,但具体易小天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他们都不清楚。
从锦囊之中,不少人读出了一个大概。
江东——易小天打算去江东了。
因此,曹操特地派出了一队兵马,摸索着去往庐江寻找易小天的下落,最终只是扑了个空。
铜雀台建成一月之后,瞒爷,也就是曹操再度收到了易小天的来信,信中唯有几个大字:
“一切安好,勿念。”
到这,曹操才绝了寻找易小天的心思。
他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完全信任易小天,笃定易小天一定会平安归来。
为了二乔,自己的好兄弟不顾安危,这让曹操实在是感动到无以复加,因此在易小天消失的这段时间里,曹操联络了各地的有间山庄,并适当地援助了他们的发展。
而易小天,现在到底在哪里呢?
————
武昌城外…
建安十六年春,刚刚过了岁首不久,年初的喜庆劲儿还没有过去,武昌城却不同于东吴的其他小城,此刻显得极为萧瑟。
灰暗的天空下,城外光秃秃的,往西南尽是那没了翠绿的山峦,往西北呢,又是一望无际的江水,苍凉之意尽显。
但在这份苍凉之下,人心冷暖,凭自可知。
“雄渊,此去西北的陆口港只有不到百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