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7章 真假莫辩的字帖(第1/2页)  鉴宝鬼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兴,看看这个东西。

    就在秦月抓住了络腮胡的同时,陶国光却拿着一样东西,找到了马兴,面色凝重。

    ;什么东西让你这么重视?

    马兴笑着问道,同时接过了那样东西。只是看了那样东西的封皮之后,就也凝重起来。

    这是一本拓本,有些破旧。但是,封皮上面却是清楚的写着。

    ;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集序拓本。

    这一行字端的是写的还算不错,但是并不是书法名家所书。就是封皮所用纸张,也有些破旧和不怎么显眼。

    但是,翻开一看,赫然是一副淡墨拓印的背贴拓本,开头就是几个相当骇人的大字。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是一份兰亭集序的拓本?

    马兴就是再不懂什么书法,却也人的这几个大字的来历。

    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当时东晋做过右军将军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大作。

    是最有名的一件书法作品,但也是一桩有名的迷案。

    王羲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而这份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书帖,是他在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当时在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圭臬。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 第一帖。

    但是据说后来王羲之曾经再次书写这一份不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短文的时候,却是再也写不出当时的风采神韵了。

    所以,当时写成的原稿,就一直被王家所珍藏。

    直到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传给弟子辩才的时候,被李唐皇室的皇帝李世民知道了,就派人多次过去讨要,但是辩才却谎称不知所踪,拒绝了李世民。

    看看索要不成,李世民就改为智取,派出监察御史萧翼扮做一位书生,刻意结交辩才和尚。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

    ;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

    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

    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再加上惊吓过度,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就有了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

    得到了这份兰亭集序以后,李世民曾经着急属下大臣一同欣赏,当时就有许多擅长书法的大臣,诸如诸遂良等人,临摹下了这份天下第一行书。

    而等到唐太宗病故以后,据说,高宗李治就将这份李世民珍爱的行书字帖,一并陪葬入了九嵕山唐太宗的昭陵之中。

    但是,到了晚唐时候,节度使温韬割据一方,大肆盗掘唐朝帝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