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九十八章 解禁理学(第1/3页)  南宋极品败家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韩?没有吹牛,他没去军营,真的进宫了。和赵扩一番商量,哄得赵扩团团转,第二天一早让他继续上朝。

    陆持之二十几人,再次作为客人的身份出现在大殿。赵扩登上属于他的位置,大家一番拜见完。全都很自觉等了片刻,谁都没发言,果然等到赵扩发言了。

    “辰州、沅州等地的官员送来奏折,今年他们那里旱灾较为严重,州城陆续出现难民。韩爱卿,那几个地方的难民营可建好?”

    大家呆了呆,没想到赵扩先说这事?不过这事算起来,的确要比理学的事大。现在上朝赵扩坐下后,群臣也跟着坐下。就像君臣平时在聊天。不一样的是赵扩说话不用站起来,官员必须得站着说话,就算韩?也不能坐着吹牛。

    韩侂胄父子也不知道赵扩要说这事,韩侂胄站起来:

    “皇上,京城离那受灾的几州不近,难民营虽还未建好,当地及四周的难民商铺已经做完。有当地官府配合,陆续将那些难民输送到附近的难民商铺,过完这个冬,明年开春再送他们回去。”

    韩?的难民计划有些改动,他原本想将那些难民全养起来,作为他的员工。还是不行,每年不知会有多少难民,这东西就像滚雪球那样,会越滚越大。除非他想造反,否则一定要打消这个主意。

    他现在的计划是在难民多的地方,多搞些商铺难民营。有些难民少的地方,甚至放弃搞难民营,只保留少量的难民商铺。这样搞的好处是当地的难民,可以安排在当地,以便让对方能早日返家重新干农活。

    要是全都给他打工,大宋每年又会损失不少粮食。他只保留一些家乡环境恶劣、回乡后也没办法养活自己的人。将那些人送到远的地方做事,这样并不影响粮食生产问题。

    赵扩也知道才没两个月,韩家不可能将难民的事完全搞起来,叹声说:

    “冬天到了,爱卿还需抓紧,尽量不要出现饿死冻死之民。”

    “臣遵旨,”韩侂胄没敢说“一定不负皇上所托”之类的大话。别说现在难民的事还未搞好,就算正常运作了,也不敢保证没有饿死冻死之民。他接这个活虽有些亏,还有个最大的好处,赵扩给他一个很大的权利,在难民问题上,他可以命令任何地方的官府,要求他们协助。

    说完难民之事,大家又停摆了。等了一会没人开始,赵扩问钱象祖:

    “钱爱卿,各地守将异调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宋朝的军政大权在枢密院手中,钱象祖是枢密使,管政。韩侂胄是枢密副使,管军。当然,毕竟钱象祖才是枢密院的老大,军中之事他同样有权参与和过问。

    钱象祖一肚子不爽站出来,他虽有权参与过问,仅仅只是过问。韩侂胄防他像防贼似的,根本不让他插手军中之事。他知道这次守将异调,是为了彻查那些将领,一点没敢透露。

    赵扩说了,谁要是敢泄露出去,谁就犯了叛国罪,灭九族。有些有亲人在军中的虽想透露,太冒险了,现在又出了韩?这种妖孽。一旦泄露,赵扩很有可能让韩?去查。谁也没把握,让韩?查不到是他们泄露的。

    “皇上,淮南东西两路已完成异调,不过时间仓促,有些将领可能还在去新任所的路上。京西南路、利州路、潼川府路等地,在年前一定能完成。”

    赵扩虽不满,时间太短,急也没用。

    “程爱卿,今年我大宋的粮食收成如何?”

    大殿中上百个官员,就算赵扩不点名,大家也知道问的是吏部尚书程长孝。秋收早已过去,各地该交的皇粮也交了不少。这事要是他答不上来,那就是他的失职。

    “皇上,今年我大宋虽不算丰收,比起普通年也不差。臣暂时也只知道个大概,要等开年才能统计出来。要是算上我们的酒精换粮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