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六章 光阴轮回锁4(第2/2页)  南疆谜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部历法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的依据范畴。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历法中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

    我国从殷商时代起就采用干支纪日。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日名轮流循环使用。而“日”最早见于商代 ,远古时期没有"太阳"这个词,便用 "日"来代替“太阳”这个词。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日"。

    “气”是中国古历的阳历成分。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按时间等分的叫平气。按一年中太阳所走的路程等分的叫定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阴历成分,日月的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叫“朔”。月亮绕地球转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它的速度变化的周期叫一个近点月。太阳周年运动的速度也是不均匀的,它的变化周期直到明末以前一直认为就是一个回归年(见年、月)。由于日、月运动都不均匀,所以每连续两次“朔”之间的时间也是不相等的。不过,经过长期观测统计,可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称为一个“朔望月”。根据朔望月推算出来的朔,叫平朔。对平朔进行日、月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得到真实的“朔”,称为“定朔”。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