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第 29 章(第1/8页)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和四年的阳春三月, 春雨贵如油,小娃娃皇上开开心心地钓鱼,晚上在乾清宫新建好的泳池里, 光屁股游啊游, 梦想哪天去太液池游啊游。

    小孩子的快乐简单。大明朝的家家户户守在家里, 眼望绵绵细雨笑逐颜开, 端着笊篱剥花生的, 举着绣架绣花的,坐在织机后面织布的,还有看看时辰, 准备给归家的老少爷们做饭……

    炊烟袅袅,鸡鸣狗吠。这一天归家的老少爷们不光带着一天的收获, 手里还拿着大明新出的小画儿——春耕节皇上一身牧童打扮坐在大肥牛背上,眼望万亩良田,头顶光圈,和天上的朝阳一样灿烂。

    喜得家里的老老少少哭着磕头, 忙乎着收拾屋子挂起来,上香上果子供奉着, 求皇上保佑他们, 今天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家里人平安健康,儿郎们读书进步……

    因为土地改革收回土地的人家,恨不得皇上真真的“万万岁”, 给皇上立起来长生牌天天拜;因为土地改革丢失部分土地的人家, 也恭恭敬敬地拜皇上,求皇上保佑家里儿郎,高中状元, 出将入相。

    杨阁老一口茶下肚,缓一缓饥渴,忍不住和刘阁老唠叨几句:“这人啊,就是这么奇怪。谁都不想自己‘以天下为家’,可谁都喜欢‘以天下为家’的皇帝。”

    “都可劲儿朝自己扒拉土地,可谁都对主动放弃皇庄的皇上,喜欢的不得了。你说奇怪不?皇上下令土地改革深入,他们哭一场闹一场,擦擦眼泪,反而更敬着皇上。”

    刘阁老躺在躺椅上,轻轻地笑,露出嘴巴里仅剩下的四颗牙齿:“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心,人性,就是这样。恨不得把厚厚一本《大明律》套在别人头上,独独自己不用奉公守法。”

    刘阁老乐哈哈的,真心觉得这人啊,挺可爱的:“还知道慕强。都知道皇上越强大,代表大明越好,他们自然是欢喜。”

    杨阁老点头,但他有自己的担心:“大明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是固定的。即使土地改革,也只能初步安定天下。如今偷跑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肃州,新开的南海市舶司……”

    刘阁老明白他的意思,他也担心这个事儿:“肃州互市一开,年轻人都朝肃州跑,甘州知府不服,也要开互市,九个边镇都要开。还有南海市舶司……都知道那里流淌黄金,不要命地奔南海去……”

    “可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跟着大势制定新的秩序。当年太~祖皇帝把大明人的户籍分的明明白白,祖祖辈辈的不能动,除非做到尚书……可是人是活的。

    人都说,树挪活,人挪死……变则通,通则变……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杨阁老沉默,他也知道太~祖皇帝的户籍制度,不合时宜了。刘阁老年龄太大,休养在家心境豁达。可他领着内阁脚不沾地地忙大半年,对大明的变化,感受太深了,大的他心惊肉跳。

    杨阁老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应该更深入改革。春日里百花烂漫,万物生长,即使刘阁老家里没有名贵花草,一株株朴素的狗尾巴草,也看得人眼明心亮。前面唱曲儿的一声声传入耳朵,两位阁老干脆“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起专心地听曲儿。

    “王十朋一去求科举,占鳌头中状元,写寄书回。孙汝权换写书中意,继母贪财宝,姑娘强作媒。逼得我投江,逼得我投江,‘乖!绣鞋留与你,绣鞋留与你。’……”

    太~祖皇帝的十七子朱权写的《荆钗记》,写的是明初的故事,今天听来,其中三味,更是要人心酸。

    刘阁老擦擦眼睛,感叹:“老了老了,越发听不得这些了。”

    杨阁老也擦擦眼角:“南戏的唱腔绵密柔丽,这感情深刻细腻的,真受不住。我听说,那昆山腔比以前唱得更好,出来一个昆曲。哪天我们听一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