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第 71 章(第1/8页)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鬼鬼们笑, 徐景珩也笑,兴王欲哭无泪——他这都是为了谁?好,他是为了讨好皇上保住自己的脑袋, 他活该。

    兴王可怜兮兮的坐下来, 自个儿用茶点。奈何皇上还没表演结束。

    皇上对兴王一副忒嫌弃的模样儿, 一转头,扬起脑袋,拉着徐景珩的衣袖,忒懂事:“徐景珩放心, 朱载垣吩咐下去,南海人、河套人、交趾人,都和大明良民一样, 可以科考。不好直接科举做官,先科举做工官。大明广纳世界各国的手工艺者。”

    兴王叫一口茶呛到。

    鬼鬼们鬼哭狼嚎。

    要不说徐景珩就是定力高,就能在皇上这般无赖的模样下, 人还是安安静静的, 特配合地一个嘴角上挑一个浅笑, 目光亲切温柔、信任骄傲……

    皇上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力量, 拳打西洋,脚踢奥斯曼。

    皇上从刚刚听懂的只言片语顿悟,治理大国,要有秩序,要有立法,要海纳百川,能容。陆炳挨个箱子打开,皇上拿起其中一本书一看, 眼睛亮的好似小太阳。

    这都是易卜拉欣帕夏整理的书籍,上面还有他的读书心得。

    奥斯曼的道德维护是靠宗教和立法、契约精神;大明的道德维护,是官本位和儒释道三家。奥斯曼和西洋都宗教高于皇权,但实际上,宗教的统治力都在削弱,从上到下开始主张“人性化”。

    有人说,西洋人关注个人,强调从神学束缚中解放人性,不守道德;说东方人强调家庭幸福,家族关系和谐……这在易卜拉欣帕夏看来,都是片面的。

    华夏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民本思潮、君权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秦汉以后“以儒学为主导,兼纳百家、融汇释道”;再到现在,微弱的江南市民文化,挣扎在压死人的理学下……

    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借助感觉,获得知识,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怀疑。

    西方的人性,是对知识的追求,是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双向契约追求,于家庭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保守和珍重……

    皇上看得不服气。

    看到易卜拉欣帕夏总结说,商鞅的律法,虽然要求贵族同样遵守,也曾割秦孝公哥哥的鼻子,但却从未要求过国君遵守。而割秦孝公哥哥的鼻子,也是因为不能割太子的鼻子,类似包拯打龙袍……一场闹剧。

    商鞅的法,无不从国家争雄的需要出发,国君的利益出发。商鞅被五马分尸后,秦国恢复贵族们的部分特权。然而,国家和国君争不争雄,同民众实在没有多大关系,民众最需要有安全保障、财产保障、律法保障……

    而西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就一直要求法居于君王之上。和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相同,又不相同。轻重如何说?有实在的律法保障,才是日常根本,而不是一直到被逼到活不下去,只能拿起武器造反……

    皇上又气不起来。

    徐景珩摸摸皇上的总角头,皇上抬头看他。

    “华夏文化,儒释道、法家的韩非、商鞅,儒家的孟子、荀子,其目的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富国强兵’,这是一种功利性。当权者拿这个目的导向,教书育人,肆无忌惮地要求国人付出牺牲。”

    皇上吸吸鼻子:“然后老百姓领悟了,做人,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有本事的人,是不需要守规矩律法的人,最守规矩律法的人,是卑微的升斗小民,是傻瓜。”

    徐景珩沉默。

    对于权利和功利,华夏文化,可谓是发展到极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