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林义的故事(第1/2页)  我在欧洲当恶魔猎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义出生于嘉庆年间的佛山镇,彼时佛山镇隶属于南海县。

    乾隆刚退位,盛世既衰。白莲教于五省起义造反,轰轰烈烈,斗争了九年才落下帷幕。

    林义的父亲在四川参与了白莲教起义。起义失败以后,林父携全家逃窜至广州府。再经过一阵躲避以后,全家在佛山镇安定了下来。

    由于童年一直在路上颠簸,遭遇过不少险难,林义的心智很早熟。他明白父亲做的事意味着什么,这导致他对父亲的感情十分复杂。

    在他看来,造反谋逆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才会干的。尤其是当他看到广州府一片富饶祥和的景象,更在心中增添了不少对父亲的偏见。

    林义的父亲把家安在乡下,在农田里务农,以躲避清兵的搜查。

    林父无意让林义读书,更不用说他根本不听父亲的话,林义整天只知舞枪弄棒,梦想做一个侠客,斩妖除魔,劫富济贫。

    也许在八百年前,这还有些可能。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整个社会正将面临巨大的变革。

    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使团虽然遭遇了冷遇,但中西之间的通道也逐渐打开了。

    林义长到十几岁时,当他上街去闲逛,他发现一些金发碧眼的洋人多了起来。

    林义打心眼里地厌恶洋人。他觉得洋人只会把一些粗制滥造的货物运到港口,用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博取眼球。甚至还售卖大麻烟。

    虽然家贫,但林义也耻于给洋人干活。到了十八岁时,他去参加了武举。

    武举虽然名义上与文举并重,但到了此时业已式微。嘉庆年间又废除了武举的策、论,更进一步降低了武举的含金量。更何况社会上歧视武人之风盛行,林义的父亲对林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参加武举的人并不多,柯琛在广州府轻松考取了武举人,被引进府中,成为一名佩刀的官役。

    府中的杂事并不多,广州府虽然人口众多,贸易昌盛,但治安并不差。偶有外地逃窜的大犯,也并不只是林义一人的工作。

    在府里待了许久,林义只感觉自己武艺生疏,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他感到越来越烦躁。

    洋人越来越多了。

    直到某一天的晚上,林义见到,来自英国的商人进了知府的府邸。

    这让林义神色大变。

    跟着进了府邸的,是大箱的白银。

    林义不好去和知府打交道,他只是个身份低微的官役而已。

    但他渐渐地发现,社会上的抽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了。

    烟馆一家一家地开张,烟民一个接一个,大把大把的银子进了英国人的腰包。

    鸦片的进口是不被大清律令允许的。鸦片能被如此放肆地在市场上贩卖,是谁的功劳林义心知肚明。

    但林义有他自己的计划。

    他利用自己的那点微薄的权力,带人捣了几个储存鸦片的仓库。

    林义知道这会给他带来什么。

    又是一批银子进了府邸。

    林义为人行事光明磊落,可以说是找不出瑕疵,从生活中找小鞋几乎不可能。

    但整人的方式从不局限与这点。

    很快,知府把他招到府里。

    迎接林义的,是一桌精致的酒菜。知府笑着把他带到席里。

    坐在席里的,还有来自英国和法国的富商。

    知府向林义介绍了这几个富商,还不忘对着林义强调道:

    “能与大不列颠通商贸易,这是我广州之幸,大清之幸啊。”

    林义在心里呸了一口。

    “林义,你也是我们府中最为得力的官役。但是,有些东西我还是想说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