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写信(“你这几封信只要够快,也...)(第1/4页)  卫家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得了恩师所答, 伍显文心情极好,

    想到还要去定远公府接晴娘,他便先与恩师告辞。

    转过竹林要出院门, 有一人从身后叫住了他。

    “之前听闻伍侍郎为边市之事忧心,今日一见气色甚好, 下官也放心了。”

    伍显文一见此人, 难得露出了几分笑意。

    “韩录事从何处听来的无稽之谈?我只忧心世家愈福百姓愈苦,此税法之弊也,近日我少来恩师府上,乃是事要做。”

    那人摇摇头道:“伍侍郎总是有事,也要珍惜自身, 之前朝上凶险,下官从别人口中听来亦心惊胆战。”

    来人年三十上下,身高臂长,长了一副白净端庄样貌, 穿着一身整齐蓝衣, 举止皆有风度, 与相貌平平的伍显文站在一起, 倒更像是正四品的户部侍郎,谁又能想到他不过是个从七品的门下省录事?

    伍显文对他的态度也比对旁人好得多, 倒也不只是因为此人他一度想收作妹婿。

    韩熹比伍显文小几岁,科举授官却只比伍显文晚一年,本也是一难得的才俊, 偏偏时运不济, 他昔日上官乃是废王逆党, 他好歹撇清关系,还是被几度贬谪, 一度沦落到了朔方去当县令,还是他的几位同年为他周旋许久,他今年才回了东都,在门下省当起了小小的录事。

    在伍显文心里,此人也是难得实干之才,两人站在一处,旁人也见不到他,他也更乐得与之相交。

    “不用为我担心,倒是听闻你病了许久,如今可好了?”

    “多谢伍侍郎关心,大概是久居西北,回了东都有些水土不服,如今已好了。”

    伍显文记挂妹妹,又说了两句就转身快步离开,韩熹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有人唤他饮茶,他才慢慢转身又往竹林中走去。

    定远公府内,裴道真还没走,难得有暇,卫蔷与他和崔夫人讲起了新罗内乱之事。

    自古以来,人们便重中原而轻四方,如今的大梁人连南吴都不放在眼中,更遑论新罗那等偏僻小国,裴道真也一样,对于“渤海国”“新罗国”这些地方也只略知其名,偶尔见了什么稀奇貂皮之类,听人说起才知是从海东国而来,至于新罗,因其无甚物产,他所闻便更少了。

    倒是好读游记和野史杂谈的崔瑶知道的比他更多些。

    听卫蔷说在前唐助力之下一统半岛的新罗国又陷战火,裴道真叹了口气道:“只在史书上读到过前唐苏烈大将军夷百济灭高丽,生擒其国主,没想到如今新罗衰微,弹丸之地又有新国将立。”

    “李萱意取完山州,若成,大有可能封官建国,如此,北有王建,西有李萱……新罗内乱,海东国衰微,黑水诸部刺史亦不能同心同德,蛮族觊觎白山一带已久,若是给他们喘息之机,他们怕是要一统三山之地。”

    白山黑水,丛林中猎熊擒虎的部落……随着卫蔷所讲,裴道真和崔瑶皆心驰神往。

    伍显文站在门口,本想与国公打声招呼,却也不知不觉听得入了神。

    中原之外的人世间,亦是广阔无垠。

    昔年在青州,伍显文亦曾专程去往登州看了海,见天海相接,他自以为也到了一方之极,此时一想,觉从前自己不过一井蛙耳。

    卫蔷在诗书一道上连自己十二岁时都不如,关于北方各势力的来龙去脉却是博闻强识,讲完了新罗再讲海东国,最后复又讲到蛮族,她茶都喝了七壶。

    恰好伍晴娘授完了课,卫燕歌亦回了府,卫蔷招呼他们互相见过,一起用午食。

    今日风稍大,卫蔷干脆就将午食摆在了正堂,一人一案。

    因有客,虽然不是设宴,大厨娘也用极了心思,春笋干、蕨菜干泡发后混着猪腿肉做了笋蕨馄饨,再做了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