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很多的人,因此能不打最好还是不要打。 突厥人不就是想要财物吗,直接给他们就是了,用一点财物换取和平,值了! 另一部分人认为:如今大唐国力强盛,根本不必畏惧突厥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跟他们打一仗就是了。 再说了,经历过大雪灾的突厥人,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正好趁他病、要他命,一举解决掉这条草原狼! 两种意见,争论不休,谁也无法说服谁! 与此同时,从皇宫中传出了小道消息,对于突厥人即将入侵之事,当今天子是倾向于议和的,并召集文武重臣详细商议。 …… 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中。 四名小宦官合力,挂起了一幅一丈四尺长、八尺二寸高的巨型地图,上面清楚绘制着大唐帝国的十五个道、三百二十八个州……以及四大都护府;高丽、新罗、百济、奚、契丹、南诏、吐蕃、突厥、吐谷浑……大小数十个属国,也都标记在地图上。 尤其是吐蕃、突厥两国,特意用了深红色做标记,以示它们是大唐帝国的心腹大患! 大唐天子-李隆基站在地图前,满脸愁云、低头沉思,却始终一言不发。 高力士站在左边,手中托着突厥人送来的国书。 太子-李亨站在右边,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一如既往的装木头人! 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适之,以及数十位文武重臣,站在稍远一点的位置上,全都紧盯着李隆基的一举一动,希望从中看出一点端倪来? 面对突厥人的无理要求,大唐帝国是战是和啊? …… 另一边,沉思许久之后,李隆基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开了,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然心中已经有了决策。 不过做为一名执政多年、成熟老练的君王,是不会把自己的决策轻易说出来的,先得试一试别人的态度。 “太子,对突厥人之事,你有何看法?” “父皇英明神武、算无遗策,儿臣一切听父皇的!” “朕现在想听听你的看法?” “儿臣……儿臣……不知道。” 太子-李亨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身体哆嗦个不停,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另一边,看着如此懦弱无能的儿子,李隆基的心情很复杂,七分恼火、三分欣慰! 恼火的是,英明神武如自己,怎么生出这样一个窝囊儿子,子不类父……以后如何把国家交给他呢? 欣慰的是,太子性格懦弱,就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 …… “右相国?” “老臣在!” “突厥人这次受灾严重,出兵南下劫掠已成必然之事,战事一开,双方誓必死伤惨重,为天下苍生之太平计,朕准备答应和亲之事,爱卿以为如何?”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不妥!” “哦,为何?” 世人皆知,李林甫素以‘屈意顺从、乖巧媚上’而出名,只要皇帝说一,他就决不会说二。 今天这是怎么了,是出门之前忘了吃药,还是吃错了药,竟敢当场反对皇帝的决策……文武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出了什么状况。 与此同时,李林甫不慌不忙的继续开口了:“回禀陛下,突厥人一向是狼子野心,全无信义可言,今若应允和亲、送以财物,无异于抱薪救火一般,薪不尽、火不灭,我大唐纵然府库充盈,可又能让突厥人勒索几次呢? 与其屈辱求和,不如奋勇一搏,我大唐兵强马壮、国力如日中天,更有陛下这般旷世明君执政,再加上文武群臣齐心合力,必能击败突厥人,荡平北方草原,恢复太宗—天可汗时期的伟业!” …… “右相国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不管怎么说,李林甫毕竟是右相党的领头羊,虽然不知道他为何主战,右相党的其他成员们、还是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李隆基不置可否,又把目光落在了李适之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