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受人蛊惑(第1/2页)  全能鉴宝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老大,杨老师傅是博雅古玩城知名的鉴宝师,你作为他的儿子,虽然没有从事这个行业,应该也知道其中的一些规矩,”沈云峰看着杨兴文,笑着说道,“从事古玩行业,不只是得有眼力,有悟性,你还得有文化、懂历史、懂美学、懂工艺技术、懂高仿做旧、懂考古、懂学术、懂社会、懂经济、懂经营。”

    沈云峰停顿一下,继续说道:“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玩这一行,水更深,江湖习气更甚,所以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也要懂江湖、懂察言观色,既要受得了荣誉,更要受得了委屈。”

    “有人说搞古玩就是走高空钢丝,搞古玩就是如履薄冰,这种说法,想必杨老大应该也能想象的到......”

    侯九和小六子奉杨兴文之命,打着沈云峰过来拜见杨老师傅的由头,出门去找杨安然了,至于找着后,能不能请他过来,那就两说了。

    屋子里,沈云峰跟杨兴文聊着古玩江湖的一些规矩,杨兴文虽然没有从事这一行,但二十岁之前那也是受过父亲熏陶的人,所以沈云峰说的这些,他还是能理解的。

    按照沈云峰的说法,那就是对于从事古玩这一行的各种风险,杨兴文应该也能感受的到。

    毕竟,他家老爷子吃一辈子这个饭了,作为儿子,再怎么混账十多年不来探望老父亲,但这心里怎么说也是挂牵着的。

    至于坐在餐厅那边的王三和另一个男子,听的可就似懂非懂了。

    沈云峰跟杨兴文聊的时候,才开始注意观察杨老师傅杨安然居住的房子,就发现,这位博雅古玩城知名的古玩鉴定师,客厅摆放的几件字画和瓷器,都是极普通的。瓷器估计是从市场地摊上买来的,做旧的工艺很是粗糙,字画倒是真材实料,但看题跋和印章,都是沈云峰没有听过的名字。

    很显然,这些书画作者,至少在汉中市,名声不显。

    杨兴文一边听沈云峰说着,一边不时地回应一句或者半句。这么聊着,心里对沈云峰人品的看法,也就加深改观了不少。

    上次跟踪沈云峰去他住的徐家大院,杨兴文也判断出,沈云峰不是本地人,从他租住的小区以及周边环境来看,沈云峰应该也是个家境很一般的打工人,要不然也不可能租住到外来户和底层民众趋之若鹜的徐家大院。

    尤其是,通过侯九第一次过去找沈云峰后回来汇报的现场情况,以及这一次俩人真正面对面地交谈,杨兴文就认为,沈云峰其人,并不是像孙进学、尤杰还有赵雨良之流描述的那样。

    再一点,杨兴文看到沈云峰第一次过来见自己老父亲,居然提着小一万的礼物,那心里受到的震撼可就有些大了。

    杨兴文知道从事古玩这一行是来钱快,但依照沈云峰这个年纪还有租住的地方,应该是入行时间不长。在古玩店打工,即便是坐堂师傅,月工资充其量也就是七、八千,这一下子就拿出一个多月的工资,也能显示出沈云峰是诚心诚意过来道歉的。

    所以说,在侯九和小六子出去找杨安然的这十多分钟里,客厅里的气氛又融洽了不少。

    杨兴文甚至已经准备等一会老爷子再不进门,他就要叫上沈云峰去外面撸串喝啤酒了。

    沈云峰呢,心里对杨兴文的看法,也是改观不少,虽然人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小弟过去咋咋呼呼地邀约说事,但出发点都是因为杨兴文听到自己老父亲被人欺辱了,这份孝心就值得敬佩。

    再一个,今晚俩人见面以后,沈云峰通过进门到现在,杨兴文表现出的神情以及举动,就判断出,杨兴文这个人,其实骨子里不坏,可以说是良心未泯。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混社会十多年,还是一副混不清楚的状态,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杨兴文及其小弟,智商不行没脑子不上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