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六章 相识不晚(第1/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城阳没急着猜谜,却先问起出谜的人来。

    伙计笑嘻嘻地说:“姑娘好眼力,是东家李先生出的。”柳记货行的东家有两个,李咎大头,染织陈小头,伙计说话时还得特别明确正是李咎出的题。

    城阳在原地转了转,提起店家的笔,在谜底处写了“民心”两个字,问道:“我猜的可对?”

    伙计看了,却没说对错,道:“姑娘猜得有理,只是对不对的,我得去问问东家,和东家说的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有几分到了意思。”

    城阳微觉诧异,负手道:“如此我便好奇究竟谜底是什么了。你这小子也是有点儿见识,还能判断我的答案‘到了几分意思’,难道你也念过书不成?”

    伙计笑道:“姑娘有所不知,店里所有的人都念过书、认得字儿呢!”

    城阳问道:“都是你们东家教的么?听闻他开的义学,只要想上学,都可以来学,只不过教的不是四书五经罢了。”

    “正是,像小人这样的柜上的,就愿意学一点儿算术和行商的道理。子曰诗云的小的们也听不大懂,平日还得做活计挣钱哩!”

    伙计正说着,恰在柳记货行里面同染织陈说话的李咎已经听到动静走出来了,问道:“刘萱儿,怎么了?”

    叫刘萱的伙计回道:“老爷,这位姑娘猜中了一半灯谜,我这里也不知算不算数,正要和老爷禀告呢。”

    城阳用男子抱拳的礼仪向李咎一抱拳:“

    先生的灯谜,我猜了个民心,在我看来,世上比民心更重要更珍贵的事物了,未知先生的谜底是什么?

    李咎并不意外有人能想到“民心”,“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在这个世界里也有流传,“民心说(悦)而天意得”“民心得而天下顺”更是他曾经在《三国演义》中仔细阐述过的道理。他认出来眼前这个男装的女子正是在“德云社”楼上包间的那位,他曾经推测此人或身份显贵,或是官府人的亲友,那么此人能想到“民心”实在是顺理成章。

    李咎不答反问:“在您看来,‘民心’究竟是什么?是百姓的意志、向往,还是一种求道的工具,又或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百姓呢?”

    城阳没有立刻回答,反是思索了片刻,恍然大悟:“我懂了,先生所重的不是民心,而是‘民’本身。若人背我弃我,我依然以人为重,虽不同道,却依然心向往之。我以重民,在民是人,不在我欲得民心。先生不说,我倒没想到这一层。”

    李咎摘下灯,递给城阳身边的侍从:“您已然明了谜面的意思,这个谜语就算您猜着了,彩灯请您收下。”

    城阳有心推辞两句,无奈她着实喜欢这盏琉璃花灯,并不舍得推辞,于是就红着脸收了,亲自挑在手里,轻轻说了声:“多谢先生。”

    李咎笑笑,转身从里面又拿出一盏灯挂了上去。只见这盏灯样式和琉璃花窗灯

    差不离,也是琉璃彩窗配彩纱玻璃坠子的。不过六面的灯体上是琉璃拼的百鸟朝凤的图案;彩纱的颜色更加浓艳,用了大红大紫大绿大蓝;彩纱里头的流苏也不是玻璃水晶,而是珍珠串,中间点缀着好些异形的彩色珍珠,有黑的金的粉的红的,奢光绮艳,十分贵重。

    城阳一时无语,只觉那盏灯也极漂亮,一时竟分不清到底自己更喜欢哪一盏些。然而她已经拿了别人一盏灯,也不好意思再拿一盏,只好偷偷看了两眼假装不在意地走了。

    待走得远了,她偏又回过头来叮嘱喜晴说:“留个人守在这里,他们卖那灯时,不论多少钱,都给我买了来,我要留着凑个双。”

    喜晴应道:“这事我自己来办,等会儿送主人家去了,我带几个人捧着银票蹲在他们店里不走了。”

    城阳道:“那我就更放心了,怕万一,你多带几个人。别和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