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青梅竹马(二十五)(第1/2页)  大西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班主劝说的话意里莫过于世人不容,一厢情愿无善终的意思。

    于师父跟前儿,若真想哭他也不必遮掩,只不过一股倔劲儿不愿低头罢了;外人就更不必说,非但不会加以安慰保不齐还会冷嘲热讽。

    虽与延芳投契,但真要哭一场还真没脸,幸是借了这一身伤为由;倔强得让人心疼。

    记得孙府初见,他是意气风发的江南名伶,如今不过半年时光便病弱消瘦得犹如两人;看他躺在床上的模样儿,身骨单薄,亵衣沾血,看着床帐不言不语地流眼泪。

    眼泪流干了,眼睛还是红的;目光定定,时而有光时而有伤。

    延芳原是来看他的,日前送他回梨园来虽然伤重但好歹撑住了;如今再看,这伤势已有大好但又让人觉得更重了些。

    进门时曾听他掐着颈候抑制哭声,隐约听见了谨之的名字,还有昏迷时断断续续的;青梅竹马…想来是知道了萧张两家联姻在即的事。

    孙延芳看他这样儿,忽然明白了戏文里写的:闺阁小姐喜欢上了少年,相思成疾的故事。从前不信,后来信了。

    ;你如今养伤要紧。延芳道。

    他答:;哪儿的伤?

    语气平淡,嘲讽挑唇。

    延芳咬咬唇,思量了许久,缓缓道:;弘娘确实与我们自小相识,许多事如今乱着,日后都会告诉你的。

    有时,眼所见,非实。

    ;自小相识…十安笑了几声儿,嘴角笑意十分柔但又似笑久得僵了,自顾自地说道着:;青梅竹马…

    ;我生在江南,听着南戏长大,从牙牙学语伊始就跟着台上人哼唱。

    他只管自说自话,不去问不去谈,连眼神都不曾偏侧半分。

    ;家中非富却也不贫,五岁时跟着邻友一块儿上学堂,习文识字。

    延芳不知他意为何,沉默听着。

    ;谁知只上了半年,我就迷上南戏,越往外跑听多就越喜欢,父母明理顺我心意,为我在北直隶寻得一名角儿学戏。

    原来是想家了。

    ;可这书没读多少,五岁半的年纪只练功连戏文儿都看不懂,可怎么办阿。

    说着说着,他多了些趣味含笑之意;回忆年幼时的自己,总是美好的吧。

    ;父母权衡之下,决定为我寻一位好先生,每三日一课。二老没有多的盘缠傍身,将我交托于那位名角师傅后,便收拾行囊回江南老家,月月寄来银两。

    十安歪了歪脑袋,笑得十分稚气。

    ;老先生十分有学识,欣赏于我并不看轻我家室贫寒,府中还有一位外孙寄养,大我一岁。

    笑着笑着,泪流满面。

    ;我二人年纪相仿自然志趣相投,他教我琴,我授他曲,同学三年。

    孙延芳蹙眉听着,忽而想起了什么,猛地站起了身来。

    ;延芳啊…他没再往后说,往后的故事不好听,他也不想提。

    只是颤着声儿问:;若我为女子…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同窗三载,相知相敬的情分…

    在一块儿也不算唐突吧。

    孙延芳走近了些,一时间酸涩不已,不知该如何劝他;自然不算唐突,若你为女儿身,与他成婚定是一双璧人。

    可这时间哪有那么多顺心如意之事;若你为女儿身,只怕早有婚配,与他此生再难相见。

    又或,他身不由己,娶他人为妻。

    ;十安…

    孙延芳才张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