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阴差阳错(五十四)(第1/3页)  大西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子是储君,乃未来的九五之尊,历朝历代,无大过,不可轻易废弃。

    为何朝中分党结派生出一些人想扳倒他,除了太子太过耿直铁面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皇帝的不喜;站在太子的对立面,不就等同于是站在帝王身侧了吗。

    如今的太子爷无宠以致东宫之位难保,其实并非全然是皇帝疑心,更多是因为身世。

    太子并非皇后所出,太子生母是已故容妃。

    那时,前太师一党愈渐盛大,颇有独揽大权之势,皇帝尚且年轻也是举步维艰,不得不受制于人。

    太师族中亲脉并无成年女眷,唯有将与之交好的康平郡府独女请柬进宫,容妃性情纯良,并无争权夺利之心,但难免叫人误会是太师埋在陛下身边的一枚棋子。

    容妃出生高门,进宫又是太师引荐,生下的还是皇长子,皇帝岂能安心;恰逢那时,太师以中宫皇后无子嗣为由,携一众大臣,逼迫皇帝废后,一旦立容妃为后,太师一党岂不是手握后宫,届时若生谋逆之心,皇位大权便是他囊中之物。

    太师也猜到了皇帝不会同意,闹了一场后,转话说立容妃之子为太子。

    想来那时他已早有打算,若是来日自己“计不如人”也好有个稚子把握在手,等同将皇位握在手里,陛下受制于人,无可奈何只好同意。

    安排人秘密在容妃饮食之中做了相克之物,长年累月容妃病倒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早早地便撒手人寰。

    太子虽无过错,但有前太师叛案做例,皇帝心中隔阂难消,自然也不会放心;后,选中了不涉党争的张家做耳目。谨之才华斐然,早有声名,安排去辅佐太子,既能看住太子又可以免了流言蜚语,省得外头人说皇帝狭隘殃及池鱼冷落太子的话,一举两得。

    前太师伏法后,皇帝拿回王权却没见专心政事,反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疑心更胜从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连那帮平定太师叛党的功臣们也没能善终。

    或许是之前多年为人所迫,如今有了机会,更是手段凌厉;皇帝疑心已非一日两日,日后愈演愈烈,不知又要害死多少人。

    他将疑心的人都杀了,唯独一个太子还留着,无非就是怕他人说起当日太师举荐容妃入宫一事,骂他量小阴狠。如今抓住了机会,又有郑欢暗中出谋划策,能够废除太子,正和他意。

    连日里谨之忙得脚不沾地,几乎不见人影,不过两三日,整个人就憔悴了许多,看着更是清瘦单薄。

    弘娘想尽办法也没能进得去天牢看一眼爹娘,夜夜做噩梦惊出一身冷汗,外头风言风语有说谨之会因妻子是萧氏女而强行将萧家走私军器一事镇压,以御前红人的能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皇帝金旨玉令已下,摆明了就要逼谨之抉择,看一看张家到底是不是太子党;若不是,那就是“弘娘已为人妇,外嫁不受母家连累”,若是,那就得“一视同仁”,萧张同罪。

    弘娘不敢给他添麻烦,自己也处处碰壁,连天牢都进不去,想看父母一眼都无能为力。

    既然进不去,好歹问问谨之,起码知晓些内情,能帮的上的也好搭把手,总不能让他一个人肩扛重责。

    两氏九族的荣华是几代人的努力,不该在他们手里断送。

    “阿欢!”

    不知做了什么梦,她语气急急,满头大汗湿枕巾,惊呼坐起身时,恍惚了神儿,怔怔发愣。

    天还没亮,剪窗纸外仍是夜。

    里屋的烛火忽然摇曳起来,缓缓靠近,绕过屏风,落在床头。

    “做噩梦?”

    谨之撩开纱帐一角儿,做坐在她面前侧塌,半颔眸中涩,笑意最温柔:“别怕。”

    弘娘看着他,不言不语。

    从小到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