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柳暗花明(五十八)(第1/2页)  大西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宫侍回宫一定会禀告张府所见。——谨之少爷彻夜守灵,水米不进悲痛欲绝,难以理事甚至几乎昏厥过去。

    皇帝召见,是问他怎么被少公爷入室大闹灵堂也不说一声;既然情深,那更应该维护弘娘才是啊,怎么也没见他进宫告御状。

    他若是真告了御状才不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弱者总更让人信任。

    郑欢已然被怀疑了,闹得凶些也好,更显得他得意忘形,宫里有皇帝宫外有登王,两不耽误,如鱼得水。

    现在满城都在议论皇室父子之争,顺带着殃及池鱼,可惜了谨之少爷这么好的人,白为权谋牺牲。

    谨之入宫,只管自轻自贱,更不必高声喊冤,只做卑弱之象:“臣无德无才,连妻子岳家也没能看顾好。给陛下添了烦忧,少公爷才华横溢又是奉旨行事,臣不敢心生怨怼。”

    听这话说的,“奉旨行事”。

    原本是想让他参与查兵铁一事,只是为了更好地筹谋拿下登王,又没让他强抢人妻还大闹灵堂。

    皇帝听得皱了眉,骂了句:“你是太子伴读,你父亲是太师!这点儿出息…他郑欢就算是公侯少爷,那也无官无职,你想什么呢!”

    “要不是朕看着,郑欢就是砸了你太师府,你就是这么个忍气吞声的。”这人说着说着,自己还唱起戏来了:“这回要不是萧氏女烈性,朕也看顾,你可就白白替人顶了罪了!”

    岂不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道理。

    皇帝疑心重是不好,但只有这么一点好处。——自以为是。

    你自己觉得自己聪明就行。

    谨之垂眸,一副体弱多病低眉顺眼的样子,道:“陛下英明神武,定是有小人奸佞惑主。”

    不管什么法子,想救萧家就得先把皇帝摘出去,他最是道貌岸然,看重声名胜过人命,非要闹到底,只怕萧家无人能活。

    萧家为登王屯兵铁的证据没了,登王也洗清了嫌疑,为了给百姓一个说法也不能牵连无辜的太子;但萧家已落狱,两个儿子和儿媳死得惨烈,不给个说法如何能服众?

    难道要皇帝公告天下:我是因为怀疑他们,所以锁了人家满门,切了那有孕女子的腹吗?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替罪羊了。

    “不知是何人心思歹毒,蛊惑陛下。”

    谨之抚胸咳了咳,缓缓道:“如此陷害萧家,惹来百姓众说纷纭,如今看来,意图抹黑皇室声名,致使陛下声名扫地。”

    陷害萧家的是皇帝,既然想摘出去,这个替罪羊要担负的可就多了。

    他眸有深算,循循指引:“若不能平息谣言,只怕谣言愈演愈烈,难以震慑。”

    一旦出兵震慑,那不成了越抹越黑吗。

    皇室失了颜面,再无民心所向,皇家威仪还能如何震慑四方。

    “臣不敢替岳父家做保,即便证据不足也不能轻纵。”他缓缓试探道:“多事之秋皆因国商之权,萧家非皇室,手握国商难以令人放心。”

    他叠掌屈膝,重重地磕了个响头,高声道:“臣请陛下收回萧家国商之权!”

    这是一个台阶,一个能及时止损,保留皇室颜面,救下萧氏族人的台阶。

    皇帝意在国商之权,本也没想着非要屠人满门,但若是能用萧氏满门性命而让登王落马,又能趁机贬斥太子,何乐而不为呢。

    但如今计划不成反而伤了皇家颜面,致使流言纷纷,登王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流言愈演愈烈好趁机行事,暗中之处又有谨之派人去引着风向,唯有将刀刺进皇帝最心痛之处,才能让他抉择轻重。

    既然国商之权能收回,别的事就放放。

    “嗯,郑欢确实居心不良,朕险些被他给骗了。”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