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暂缓出征(第1/4页)  大国利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90 年 7 月,爱国阵线攻入蒙罗维亚,旋即分裂为两派,利比里亚陷入混战。1990 年 8 月,西非国家共同体派遣维持和平部队进入蒙罗维亚,与泰勒派武装发生冲突。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各派在冈比亚首都班珠尔召开会议,成立“全国团结临时政府”。1990 年 9 月,多伊被俘,枪决后陈尸蒙罗维亚街头。1990 年 11 月,索耶就任全国团结临时政府总统,但遭到泰勒的反对。

    1991 年 3 月,利比里亚内战扩展到邻国塞拉利昂和几内亚。1993 年 7 月,交战各方在贝宁城市科托努达成协议,成立五人国务委员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1994 年 5 月,过渡政府组成。

    1995 年,由于各派均不满意权力分配方案,战火再起。1995 年 8 月,各派再次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达成协议,以六人国务委员会取代五人国务委员会。1995 年 9 月,再次组成过渡政府。

    1996 年,泰勒试图逮捕敌对派系首脑,导致内战再起。1996 年 8 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各派又一次达成协议,同意全部解除武装。

    长达 7 年的内战共造成了 15 万人死亡,85 万人成为难民,彻底摧毁了利比里亚经济。

    1997 年 2 月,各派全部解除武装并改组为政党。1997 年 7 月,全国举行大选,泰勒当选总统。泰勒使用强力控制了国家,实现了国内的和平,并着手开始重建经济。

    然而,1999 年,利比里亚北部出现一支反 政 府武装,其又一次发动了内战。到 2003 年,泰勒政府仅控制不到三分之一的全国领土,蒙罗维亚也陷入围攻。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国家共同体再一次派出了维和部队。2003 年 8 月11 日,泰勒宣布辞职,向副总统摩西?布拉移交权力,并流亡尼日利亚。

    2003 年 10 月 1 日,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接管了利比里亚,着手解除内战各方武装。

    2003 年 8 月 18 日,布拉政府与各政党社团共同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并于 10 月中旬组建全国过渡政府。查尔斯?久德?布赖恩特被推举为全国过渡政府主席,并于 10 月 14 日宣誓就职。

    经过两年的过渡,2005 年 10 月 11 日,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利比里亚再次举行了民主选举。在第一轮的投票中,该国著名的“世界足球先生”乔治?维阿(2017 年 12 月 27 日,乔治?

    维阿当选为利比里亚新一任总统)得票领先,但是未过半数,但在 2005 年 11 月 8 日举行的第二轮角逐中,曾经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担任过高级官员的利比里亚联盟党领袖埃伦?约翰逊 - 瑟利夫获得了最终胜利。2006 年 1 月 16 日,埃伦?约翰逊 - 瑟利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2011年 10 月 7 日,瑟利夫与利比里亚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及也门活动家塔瓦库尔?卡曼因维护妇女权益共同获得 2011 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11 年 11 月 10日,瑟利夫总统以 90.8% 的得票率赢得利比里亚第二轮总统选举,成功连任。

    在瑟利夫主政期间,该国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利比里亚社会枪支的控制,发动了“枪支换取摩托车”的运动,原内战期间的军人纷纷放下武器,上缴枪支换取摩托车,利比里亚逐渐进入相对和平的环境。2013年开始,根据联合国授权,中国向利比里亚派出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驻守在利比里亚格林维尔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利比里亚国内社会治安相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